嬉皮打闹的曾经
我们觉得触手可及的小摊美食
如今它们因为高楼大厦的崛起
从我们身边至渐行渐远
恐为遥不可及
一辆二八大杠,承载着老旧的黄木箱,里面是被花花绿绿的大棉被包裹着的马头牌冰棒。
那一声声“马头牌冰棒——冰棒马头牌”的吆喝声不绝于耳,这一声声吆喝声的后面,跟着的是一大群咽口水的我们。
那时候的夏季,5分钱的马头牌已经是最大的奖赏。坐在吱呀吱呀响的藤椅上,舔着因为舍不得吃而融化滴水的冰棒,心里美滋滋的。
记忆中的早餐时间,一句“阿要辣油”是老南京人最默契的问候。
南京人对一碗小馄饨的偏爱,犹如今天年轻人对于麦当劳第二个半价的冰淇淋的执着。
那股木头燃烧的焦糊味,清透的皮里包裹着蚕豆大小的肉馅,徜徉在飘着细细葱花的汤水中。
如果再加上一个荷包蛋,就会开心一整天。所谓的“喝馄饨”,说的就是这种馄饨吧。
那个时候没有所谓的“地沟油”,也没有什么防腐剂和添加剂。
在马路没有那么宽、街道没有那么美的年代,经常看见路边一口支起的油锅,以及一个正在炸萝卜丝饼的老奶奶。
那个年代没那么多讲究,不怎么热的时候直接上手抓。
趁热吃的油墩子表皮酥酥脆脆,中间又嫩又滑,萝卜的味道霸道地占据整个口腔,弥补了多少人童年没有零食的遗憾。
小时候一听见“铛铛铛”的声音,我们就知道,吹糖人的来了。
一众小伙伴不顾一切从家里跑出来,将吹糖人的团团围住,欣赏着一个个造型逼真的猪八戒、孙猴子、葫芦、白龙马……
身上没钱的小伙伴通常会翻箱倒柜,找出一堆没用的塑料、牙膏皮,更甚者直接把家里没用完的牙膏挤出来,拿牙膏皮去换糖人。
小时候的糖人好看又好吃,做糖人的师傅也成了心中的偶像。
一个担货郎挑着一担箩子,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地叫卖麦芽糖。
那长长的声调,是儿时最牵挂的。一大块麦芽糖看着就让人口齿生香,所以经常攥着大人的衣角,撒娇片刻就会换来一小袋麦芽糖。
这奶白的麦芽糖,放久了就会融化,于是经常带着纠结而又暗爽的心理将一袋糖消化掉。只是每次吃完,手上都会不可避免地变得黏黏的。
即使后槽牙都快嚼掉了,腮帮子也嚼累了,依然满满的甜蜜。
小时候最喜欢拽一条馓子吃,吃吃吃,想着能一直吃下去,不断就好了。有事没事拽一条,好吃得一米哦~
那种油香味小孩子拒绝不了,大人也拒绝不了。泡在粥里或者汤里...一顿饭就可以解决了。
说出那些你至今都没忘掉的美食
大家一起怀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