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关于战争的诗词及赏析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译文

城南城北都有战事,有许多人战死在野外,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

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口中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上徘徊哀鸣。

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那南北两岸的人民将如何交往?

无人收获庄稼你们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

怀念那些忠诚卫国的好战士,那些忠良将士实在令人怀念:

天刚亮他们就忙着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却未能一同回来。

赏析

战争不仅驻把无数的兵士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而且破坏了整个社会生产,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诗人抒发了对死难士卒的哀悼之情。

全诗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气氛,但诗中运用了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歌辞中死人居然说话了,这就是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例证。

2、从军行

南北朝:卢思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译文

北方边塞的战火已照在秦汉离宫故地的甘泉山上,似同李广那样的飞将军兵出长安再出祁连山关隘。

执掌犀皮之盾和冰玉利剑的士兵都是征来的良家子弟,跨白马执金缰的都是侠义少年。

凌晨起就在边塞之地摆下“偃月”之阵,夜幕临近时便以“鱼丽”之阵战胜驱除匈奴的左贤之官。

历战的山谷中都留下了状如李广以石为虎箭入石中的神力无穷的故事,山岭上则是汉将霍去病胜敌后缴械敌方祭天用具的的美传。

战事绵绵似天涯般没有穷尽,战场距蓟门(今北京城北)迢迢三千里之遥。

早上见到的是马岭关上的滚滚黄沙,晚上看见的是匈奴王庭处的兵阵如云。

(征人行前)庭院中植下的佳树已长到可以攀人的大小,可塞外作战的亲人仍未回还。

心如飘雪随夫远至于新疆中部的天山之外,又若浮云飞悬到内蒙西部的五原城中。

而那万里之遥的关隘高山是不可穿越的,如何独自应对百花芬芳下的清明月色呢?

别离后的时光飞逝似流水使人有断肠之痛,那塞外的苦战和寒冷连战马之骨都屡屡受伤。

塞外的节气与物候与内地大不相同,冬秋长而春季短。

萧萧长风尚可伴河而渡,南归之雁也可依时不断的逝向天边。

从军而去直到离皇城万里去远征。

想那汉宣帝渭桥见匈奴单于而和好罢战之事(事在公元前51年),欲战不能的将军们还将何处寻求征战以邀功名呢?

赏析

诗的前半部着重塑造了飞将军李广的形象,以李广来代指当时的征战将士,采取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写法,既是赞扬汉代名将李广的业绩,又是当时征战将士生活的写照。

把历史和现实揉合在一起。

自“天涯一去无穷已”开始,写将士和他们妻子的两地相思。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可说是全诗的总结龙庭是匈奴祭祀的地方,“出龙庭”在诗中指出征之远。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意思是说匈奴已投降了,将军再到哪里去建功立业呢?言外之意是:边塞的将士总该回来了吧!

在《从军行》中,既写将士的英勇出征,又写了思妇闺怨,既有“长安飞将出祁连”“白马金羁侠少年”的奔放、雄健,又有“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的清丽、哀怨,南北的风格在卢思道的《从军行》里得到了较和谐的统一。

3、战城南

唐代: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译文

去年在桑干源打仗,今年转战葱河河畔。

曾经在条支海中洗过兵器上的污秽,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过疲惫的战马。

这些年不断地万里奔驰南征北战,使我三军将士皆老于疆场。

要知道匈奴是以杀戮为职业的,就像我们种庄稼一样。

在他们领域中的旷野里,自古以来就只能见到白骨和黄沙。

秦朝的筑城备胡之处,汉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烧。

从古至今边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战没完没了。

战土在野战的格斗中而死,败马在疆场上向天低徊悲鸣。

乌鸦叼着死人的肠子,飞到枯树枝上啄食。

士卒的鲜血涂红了野草,将军们在战争中也是空无所获。

要知道兵者是凶器啊,圣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它的。

赏析

这首诗是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

这是一首叙事诗,却带有浓厚的抒情性,事与情交织成一片。

三段的末尾各以两句感叹语作结,每一段是叙事的一个自然段落,也是感情旋律的一个自然起伏。

事和情配合得如此和谐,使全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有“一唱三叹”之妙。

4、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向日一作:向月)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塞上一作:塞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天边的云霞将夜空凝结成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赏析

前六句以沉重的色彩:黑、紫两色为基色,点染以紫色、红色,使得诗的意境以低沉的调子映入人们眼帘。

用凄厉的角声,喑哑的鼓声,传达一种悲壮的声音进入人们耳膜。

声、色互为映衬,使悲剧性的氛围更加强烈、更加动人。

在完成气氛渲染之后,诗人才让自己的主人公出场。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5、燕歌行

唐代: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常轻敌一作: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飘飖一作:飘飘)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赏析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

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

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

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