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在几年前还是个新概念,现在满大街都能听到这个词。
为什么经常提到场景呢?因为场景本来就是产品的一部分。
你脱离了场景谈产品,就好比你给了一个女孩一件很漂亮的晚礼服,东西很美,女生也很喜欢,但是无处安放。那这东西有什么用呢?
我们刚才一直在谈场景这个词,那场景到底是怎么定义?
要把场景拆开,场和景。“场”是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个场就是时间加空间。用户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停留和消费,如果一个人不能在某个空间去停留、消费,这个场就是不存在的。
“景”是什么意思?景就是情景和互动。当用户停留在这个空间的时间里,要有情景和互动让用户的情绪触发,并且裹挟用户的意见,这就是场景。
很多时候你以为用户消费的是产品,其实是场景。比如吃饭的场景,早饭,有些人随便对付一下,有些人却是牛奶,三明治等排盘拍照...晚餐,回家吃是一个场景,公司加班吃外卖也是一个场景,请客户吃饭也是一个场景....你会发现不同的场景消费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没有把它的消费场景考虑进去,这个产品就是不合格的。
咱们之前讲过点线面体,新场景的出现其实也是一个“体”,比如碎片时间就是一个新场景。
在移动互联网不成熟之前,我们要乘地铁,会堵车,也要等人。
碎片时间本来就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成熟,使你有机会把这些碎片时间利用起来。比如“得到”,其实就是抓住了碎片时间和认知焦虑的两大红利,然后成长起来的一只独角兽。
不知道你是否记得2015年罗辑思维卖书的事?罗辑思维打包卖书的套装,一套六本,你不知道都会有哪些书,一共8000套。很快的在一个小时内就卖光了。
而一个淘宝店主买了10套放在自己的店里,经过高价-原价-降价都无人问津,这就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是罗辑思维搭建了“场”加“景”,在这个时间和空间里,大家一起疯抢,对彼此进行了意见挟裹和挤压。如果你架构的场景不能影响别人的情绪,不能形成对别人情绪的触发,它就不是一个场景。
所以淘宝店店主把书放在货架上,冷冷清清往地一摆,这个是没有任何情绪触发的,只是一个“场”,不存在“景”,它不是一个场景。
所以场景的核心是在空间加时间的点上触发别人的情绪。只有能触发用户情绪的场景才是真正的流量入口。
在万物互联的未来,到处都是屏幕,到处都是网络连接的入口。但入口不是场景,它就像是淘宝店家有一个店面,那是一个时间加空间,但不是场景。想要成为场景,他还要能够触发情绪。
因此在你设计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他的场景,这才适应万物互联的发展,这才能够引发真正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