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篇类似桃花源记的文言文醉翁亭记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但是深秀者,琅琊(láng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e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
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但是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但是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一篇类似桃花源记的古文核舟记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shǔ)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jí)。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者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明朝(有一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
(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艘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游赤壁的情景。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有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在《赤壁赋》中的语句),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在《后赤壁赋》中的语句)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两腮长着浓密的胡须的人是苏轼(苏东坡),佛印(一个和尚,苏轼的一个朋友)在右边,鲁直(黄庭坚,字鲁直)在左边。
苏东坡、鲁直一起看一幅横幅的书画手卷。苏东坡用右手拿着卷的前端(古人写字是从右向左写),左手抚着鲁直的背。
鲁直左手拿着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平卧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并且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佛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撑船的人。
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水壶,那个人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顶部较平,作者就在它上面刻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钩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文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精巧奇妙啊!奇巧人:这里指具有奇妙精巧手艺的人。
奇巧特殊的技艺。径寸直径一寸。
用来形容物体的细小。径寸之木:直径一寸长的木头。
为,做。动词。
这里指雕刻。器皿:指器具。
木,树木。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一件不是按照木头原来的样子模仿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罔,无,没有。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这里指雕刻。贻:赠。
尝:曾经。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大苏苏轼(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眉山(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著名文学家。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苏辙为“大苏”“小苏”。
泛,乘船浮行,苏轼曾游赤壁,写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在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城外。
八分:直译就是有8分长。有奇:还有一些。
有同“又”,奇:零数。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
可,大约。许,上下,左右。
轩敞:宽敞、明亮。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里的文句。
徐:缓缓。兴:起石青糁之:用青绿色颜料涂在刻的字上。
峨冠而多髯者: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峨冠高高的帽子。
髯,两腮的胡须。佛印。
3.类似于《桃花源记》的文言文加翻译以下几篇都是和《桃花源记》一样,写迁客骚人在政治上失意后自我排遣,大济苍生之志为主题的。
望对你有帮助。岳阳楼记范仲淹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fú)霪(yín)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chán)畏讥(jī),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qīng)。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滕子京)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建筑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今文人的诗赋刻在岳阳楼上。(并)嘱咐我写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见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象,都在这洞庭湖。(洞庭湖)衔接着远山,吞噬着长江,浩浩荡荡,宽阔的无边无际。
早晨阳光明媚晚上雾霭阴沉,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景象,前人的叙述已经佷详尽了。
既然这样那么(它)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水和湘水,被贬谪流迁的官员和失意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连绵的雨下个不停,连着整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都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它的形迹。
商人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迫近傍晚的时候,天色昏暗,老虎长啸猿猴哀鸣。
这时登上这岳阳楼,就会有一种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满眼凄凉冷落的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万分的心情。至于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明媚,湖面风平浪静,天光水色上下相接,一大片碧绿一望无际。
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时而贴着水面游,时而潜入水中游。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馥郁,颜色青翠。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渔夫的歌声此唱彼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这岳阳楼,就会有一种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屈辱全都一起忘记了,端着酒杯面对清风,有喜气洋洋的心情。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品德,或许和以上两种人的思想感情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上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出来做官也担忧,不出来做官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译文我们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成林的竹子,听着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砍伐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出现了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色的树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
4.和桃花源记相仿的文章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原文】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紧靠着溪流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竟然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
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
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注释: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2.太元:晋孝武帝年号。
3.武陵:晋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4.缘:循,沿着。
5.落英:落花,一指刚开放的花。6.尽:尽头。
7.才:仅。8.俨然:整齐的样子。
9.属:类。10.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南北小路叫阡,东西小路叫陌。11.悉:尽,全。
12.黄发:指老人。垂髫(tiáo):指儿童。
髫,古代小孩的垂发。13.要:通“邀”。
14.咸:都。讯:消息。
15.邑人:老乡。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6.间隔:隔离。17.乃:竟然。
18.元论:不要说。19.延:邀请。
20.扶:沿着。向:原先。
21.处处志之,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22.寻向所志,志:标记23.郡下:指武陵郡城下。
24.诣:拜访。25.刘子骥:晋代有名的隐士。
26.规:计划。27.未果:没有成为事实。
28.寻:不久。29.问津:问路,访求。
津,渡口。出自本文成语:怡然自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世外桃源赏析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
在那儿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没有勾心斗角。
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蒂,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的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
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
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
5.和桃花源记相仿的文章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也许有几个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