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分类

1.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分类1、言志篇:但他们的体裁又有所不同:有议论文、有记叙文。

从古代文体来看,有记、说、铭、有表、有传记。记说铭都是古代文体中的一种。

但无论是在表现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体现写作方法及写作的特色上,都是大不相同的。如:课内文言文《陋室铭》《爱莲说》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桃花源记》《惠子相梁》故事性强,想像丰富。《鱼我所欲也》虽是议论文,但善于比喻,大量使用排偶句,富于文采和气势。

2.战争篇:课内的如《唐雎不辱使命》《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课外选择的也是这样。文体上《唐雎不辱使命》《公输》《曹刿论战》是记叙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议论文。

三篇记叙文主要是以记言为主,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主张。但写作特色还是各不一样:《唐雎不辱使命》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除了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外,还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

《公输》则是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进行层层推理。

《曹刿论战》虽是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史实,但由于题目是论战,故而文章着重在论上下笔墨,对战争的经过叙述相当简单,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巧妙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以议论为主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则善于运用排比,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具有说服力,而且手法多样,论证严密。

3.学习篇:课内如《〈论语〉十则》《伤仲永》《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上述文章几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但每篇文章的角度不一样。《〈论语〉十则》以记言的形式直接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伤仲永》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章,以方仲永的实例,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体现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送东阳马生序》,这是一篇序,作者通过夹叙夹议的写法,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语重心长地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孙权劝学》与《伤仲永》这两篇文章,学习时很值得进行比较阅读,前者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后者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两文的内容都有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另外两文的写法也不同: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后者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4.山水篇:《山市》《三峡》《答谢钟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以上作品都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自然景观,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记承天寺夜游》是记。

《答谢钟书书》《与朱元思书》是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秀丽的山水景物。尽管文体有所不同,但都是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

其中《三峡》《答谢钟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均是清新的山水小品,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之作,艺术性较高而思想性不强。它们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及修辞手法,突出了山水的特点。

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虽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情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岳》《醉》两篇作品则更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不仅思想性强,而且艺术性高。且两位作者--范仲淹(文学家,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欧阳修(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散文创作风格独特),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上,均个性鲜明,风格独特。

如:(1)《岳》是于写景抒情中穿插议论,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性。《醉》是于写景抒情中结合叙事,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2)《岳》主要表现作者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及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情调激昂。而《醉》主要表现作者仕途失意、壮志难酬,只能强颜欢笑,与民同乐,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中的无限感慨,情调较为低沉。

(3)都有古今传诵的名言佳句(《岳》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治国篇:《大道之行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治国篇的几篇文章,都表达了治国的思想。《大道之行也》通过介绍大同社会的特点,来体现儒家的政治理想,理想的社会应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证了人和思想在治国中的重要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

2.初中语文常考的课外文言文有哪些《童趣》、《论语十则》、《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伤仲永》、《木兰诗》、《口技》、《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以前是《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桃花源记》、《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三峡》、《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还有《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公输》、《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3.课外文言文如何做文言文解题技巧一、以题解文。

文言文阅读相对是难点,一般同学往往读了一遍不很懂。此时要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特别是最后的内容概括判断题,仔细阅读,能够了解全文大致内容,因为这道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其他三项都正确,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细节问题。

那么通过解读最后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二、以文解文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

文章中的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例如1994年试题,“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必独飨白粲”。“白粲”即白米,因为上文有“月俸得白米……”。

三、以注解文。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

例如1991年试题中有一句“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命题者给“叔段、州吁”的注,并在注解的基础上出了一道题:“对于琅阝王邪王,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原因是(什么)。”“这实际上考查学生以事解文的能力。

”四、以理解文。在解答翻译句子时,要与语境结合,更要善于了解事理。

例如1994年“以给供养”一句中“给”,到底讲成“给以”还是“使……丰足?”似乎都可以。但从情理上分析,就只能取“使……丰足”。

因为何子平做为退职官员,“竭身运力”就是不满足于一般的供养,而要“使之丰足”。再比如“扶持私庭”的译法,是“在家奉养母亲,”还是“扶助母亲理家”?抛开词义的规定性不谈,仅从情理上看,也不能讲成“扶助母亲理家”。

因为这“理家”的重任还要靠年近八十的母亲,何子平何孝之有?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4.【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小题1:(1)喜爱(欢);(2)叫、让;(3)迷惑(迷惑的样子)(迷惑而无所得);(4)拿,持。

(4分,每题1分)小题1:(1)这是什么字(呢)?(2分);(2)(张)丞相(仔仔细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2分)小题1:文中只有二人——张丞相及侄儿,因侄儿并没有什么不对。

且该责备的原因文中已列出,自然易答。答案: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

(2分)原因:①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②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

(原因写①或②都可得分)(2分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学会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来进行分析。

5.语文的诗词分析和课外文言文怎么做【诗词分析】我们老师说:每天积累一首诗词,看赏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做起题来思路会清晰些。

我建议你找些曾经做过的题,看看题型(貌似有画面描绘、赏析作者情感、分析词语表达作用、分析表达方式等),积累做题方法。【诗词赏析方法】一、从诗词的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标题中的“喜雨”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

首联着一“好”字赞雨,说它“知时节”;第二、三两联以“适时”、“润物”进一步表现和风细雨的好;尾联是想象“好雨”之后,万物发荣滋长的情景。“喜”虽未露面却“喜”意迭出,表达了诗人满心欢喜的心情。

二、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入手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可以先找出写景的词句,体味辨别所写之景色调的“冷”“暖”,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此诗写景主要集中在二、三两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绘出开阔、幽美的草堂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闲适啊!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经历长期流离生活之后得以安身的闲适、喜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三、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入手意象就是作者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情感的客观对应物。它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是诗歌的灵魂。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设题方式与解答技巧设题方式1、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技巧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③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追古伤今、忧郁沉闷、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①连绵的群山随着船行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在无尽的原野上滚滚东流。

②雄浑壮阔。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情感。

【设题方式与解答技巧】设题方式1、语言上有何特色?2、分析语言风格或谈语言艺术特点?解答技巧①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③指出诗句表达的感情。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①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②“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③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设题方式1、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用了什么表现技巧/艺术手法/手法?解答技巧①指出所用手法(如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描写:衬托、联想和想像、白描;修辞: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②阐明为什么;③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征蓬出汉塞”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诗人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归来的大雁一样来到北部边塞。

③通过比喻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激愤。设题方式:为何说某词是全诗的关键?解答技巧①对突出主旨的作用;②结构上的作用。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同意。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①而此诗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②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所引起的。

所以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设题方式:1、为何说某字最生动传神?2、某字好在哪里?解答技巧①释义;②据字联想,再现景象;③烘托的意境,表达的情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

6.语文的诗词分析和课外文言文怎么做【诗词分析】我们老师说:每天积累一首诗词,看赏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做起题来思路会清晰些。

我建议你找些曾经做过的题,看看题型(貌似有画面描绘、赏析作者情感、分析词语表达作用、分析表达方式等),积累做题方法。【诗词赏析方法】一、从诗词的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标题中的“喜雨”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

首联着一“好”字赞雨,说它“知时节”;第二、三两联以“适时”、“润物”进一步表现和风细雨的好;尾联是想象“好雨”之后,万物发荣滋长的情景。“喜”虽未露面却“喜”意迭出,表达了诗人满心欢喜的心情。

二、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入手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可以先找出写景的词句,体味辨别所写之景色调的“冷”“暖”,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此诗写景主要集中在二、三两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绘出开阔、幽美的草堂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闲适啊!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经历长期流离生活之后得以安身的闲适、喜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三、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入手意象就是作者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情感的客观对应物。它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是诗歌的灵魂。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设题方式与解答技巧设题方式1、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技巧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③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追古伤今、忧郁沉闷、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①连绵的群山随着船行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在无尽的原野上滚滚东流。

②雄浑壮阔。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情感。

【设题方式与解答技巧】设题方式1、语言上有何特色?2、分析语言风格或谈语言艺术特点?解答技巧①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③指出诗句表达的感情。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①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②“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③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设题方式1、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用了什么表现技巧/艺术手法/手法?解答技巧①指出所用手法(如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描写:衬托、联想和想像、白描;修辞: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②阐明为什么;③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征蓬出汉塞”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诗人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归来的大雁一样来到北部边塞。

③通过比喻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激愤。设题方式:为何说某词是全诗的关键?解答技巧①对突出主旨的作用;②结构上的作用。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同意。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①而此诗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②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所引起的。

所以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设题方式:1、为何说某字最生动传神?2、某字好在哪里?解答技巧①释义;②据字联想,再现景象;③烘托的意境,表达的情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