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具有波动特性,又具有粒子特性。科学家发现光既能像波一样向前传播,有时又表现出粒子的特征。因此我们称光为“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英语:Wave-particleduality)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指微观粒子有时显示出波动性(这时粒子性不显著),有时又显示出粒子性(这时波动性不显著),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为波动和粒子的性质。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人们开始意识到光波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说,认为和光一样,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据这一假说,电子也会具有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这被后来的电子衍射试验所证实。

2015年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科学家成功拍摄出光同时表现波粒二象性的照片。

在双缝实验里,从光源传播出来的相干光束,照射在一块刻有两条狭缝和的不透明挡板。在挡板的后面,摆设了摄影胶卷或某种侦测屏,用来纪录到达的任何位置的光束。最右边黑白相间的条纹,显示出光束在侦测屏的干涉图样。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