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但其早期一直被埋没,与其早年经历及所处环境有关。
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但司马懿生于东汉末年之乱世,“常慨然有忧天下心”而不得志。少年时甚至因与同郡的周生等人结怨而差点被害死。当时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子。
直至建安六年,司马懿22岁时,郡中推举他为上计掾当,才初涉政治。时曹操正任司空,听到其名声后,曾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但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托病推辞不就。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当上丞相后使用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让其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曹丕被封魏王太子,身为曹丕辅导老师的司马懿也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从此,司马懿才开始大展才华,“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
黄初元年即公元220年十一月,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登基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黄初七年五月,曹丕驾崩。临终时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曹丕对太子曹叡说:“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曹叡即位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其后司马懿才真正推上军事前台,独立领兵打仗,有了展示军事指挥才能的机会,其擒斩孟达、抗蜀北伐、对阵五丈原、平定辽东,立下了赫赫战功。直至魏明帝托孤,也就把天下托付给了司马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