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霸王别姬》啊。
历尽沧桑的程蝶衣和段小楼在十一年后再演(排练)《霸王别姬》,蝶衣情感依旧,却蓦地被段小楼提醒:自己原来终究是男儿。是的自己是男儿,对段小楼的爱情都不过是一场美好而痛心的奢梦,终于梦醒,却将身心都已倾献。不愿梦醒的蝶衣宁愿像虞姬一样,永远倒在血染的爱情里——从一而终,他用自己送给段小楼的宝剑自刎了。
由张国荣扮演的青衣演员程蝶衣,他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做梦的人。在他个人世界里,理想与现实、舞台与人生、男与女、真与幻、生与死的界限,统统被融合了,以至当他最后拔剑自刎时,我们仍然觉得在看一出美丽的戏剧。这个人物形象告诉我们什么叫迷恋。”
对蝶衣的描写: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剑非君莫属,此貌非君莫有。尘世间男子阳污,女子阴秽,独观世音集二者精于一身,欢喜无量啊。
蝶衣真的累了,经历了那么多辉煌与动荡,得到,失去,又得到。最终他选择了在戏中结束自己的生命。一生都无法把握住自己,一生都宿命的漂泊,终在死亡这件事上他做了自己的主人。一幅完美的画面——霸王别姬,永不能重演了。留下了孤零零的楚霸王,人生,也许真的只是一场戏。爱,别,离,怨,憎,恚,总得有一个苦涩的结局来收场。
以此表示对英雄的忠贞,也是激励项羽振奋精神,毫无牵挂地杀出重围,转危为安,东山再起。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当时项羽被围垓下,已经是四面楚歌,情况十万火急,就连虞姬也都知道项羽必败,被誉为最忠心的八千江东铁骑,也大部分投降了刘邦。
虞姬自杀的原因是她已经看透了当时的时局,同时也看透了项羽,她知道项羽必败,同时也知道项羽失败之后不会再苟且偷生,所以也先行一步先到黄泉路上去等项羽。
至于是不是想要项羽心无旁骛背水一战,可能性不大,项羽常年在外作战虞姬都是陪着他的,项羽早就习惯这种情况,虞姬在与否都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而且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大势也不再属于项羽了,项羽注定要是必败的。
虞姬的自杀的原因是她太爱项羽了,太了解他,也了解当时的天下大势了,宁愿光荣的死也不要屈辱的活,更不想成为项羽的包袱。
自古英雄爱江山,自古英雄也爱美人。项羽是爱江山,还是爱美人?我看:项羽是既爱江山又爱美人。爱江山他才南征北战,陶醉于西楚霸王的宝座;爱美人,他才随身不离虞姬。
虞姬并不是导致项羽败亡的主因。西楚霸王非常爱虞姬,这是事实;反过来,虞美人也很爱西楚霸王。项羽尚未自杀,虞姬已经自刎。
在最后关键为了让楚霸王放开手脚去最后一搏,不必因为牵挂她而打不好仗。从虞姬对项羽的感情来说她不愿意拖累项羽。
项羽虽然在战场上失败了,但是,他在情场上没有失败,至少他和虞姬的感情并未失败。
在各种史书的记载中,项羽从未因为虞姬而荒废军国大事;虞姬也从未因自己得宠而争权夺利。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霸王与虞姬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
四面楚歌中项羽自身难保,但是项羽若受虞姬所累可能连突围的希望都没有了,不愿渡江去江东,若突围时还需顾及保护虞姬,更是难上加难。自杀成为她为了不成为项羽累赘的悲情选择,也是最好的结局。如果让项羽继续带着她逃跑,她这个弱女子必定会拖累项羽,使项羽被追兵赶上,她自杀其实就是为了不拖累项羽,给项羽多点突围的几率,虽然后面还是没有成功。如果虞姬没有自杀,那么项羽到不了乌江就已经被汉军追上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项羽这个人刚愎自用,性格刚烈,受到虞姬的刺激,四面楚歌的影响,自己也随着老婆去了。
项羽曾今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可是最终完全是可以突围,只要过了江东,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可惜项羽受到虞姬的刺激,给后人留下了这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