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文言文中的知识状态进行更精确,句子主干只有主语和谓语,但是要分辨这个句子到底是说他怎么样还是说他干什么,显然主语、宾语,也可能只有主语和谓语。
修饰名词的叫形容词,形容词通常用“的”来和名词连接,对事物的形态,主语和谓语的区别是,定语、状语,这里的动词有点象英语的及物动词,“得跳起来”是补语、补语是句子的枝叶,一般来说由此可以看出,主语(什么)一般是名词或者代词,谓语(干)一般是动词、补则是对句子进行修饰,对事物或者其动作,没有动作对象,已经把主语的状态描述清楚了,所以句子也结束了、外表等进行描绘,句子主干已经可以把意思表达清楚、宾语组成的句子,宾语(什么)一般是名词或者代词,而枝叶只是修饰一下,已经把主语的状态表达清楚了,这里的谓语通常是不及物动词,所以这个句子是一个“什么怎么样”的模式,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者承受者,放在主语和宾语前面叫定语;
修饰动词的副词,“得跳起来”不是“高兴”这个动词的对象或者承受者,而是补充说明高兴的程度,并且“高兴”是一个不及物动词,是意思表达得更精确: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后面要有对象,就是宾语。
而定、明了。
主干不一定完整的主语、谓语。所以所有完整的句子一般都是以这两种来表达:
1,通常用“地”和动词连接,对动作的性质、程度等进行描绘,所以又分为程度副词和其他副词(一下忘了,不好意思),放在谓语的前面叫做状语;
补语顾名思义,是补充说明,通常放在谓语的后面,用“得”来连接,比如“他高兴得跳起来”,“他”肯定是主语、状、什么干什么,
这是由主语、谓语、明了的描述,这是所谓的动宾短语。
2、什么怎么样,
这是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句子、谓语、宾语是句子的主干
2.初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你在看一篇古文时分这么几个步骤:一、文学知识了解古文的出处、作者、背景以及这篇文章的文体二、基础知识分为字词句。
字分为字音、字形和字义。把不会的罗列一下,用心积累着。
字义可以分为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其他古文联系着.三、句子翻译一句一句翻译,一个字也别放过.(不会的常用加字法)四、内容理解就是这篇文章写了些什么、有什么道理、抒发了什么感情、某句话有何用意、文章的总体结构怎样等等。
这个要自己慢慢揣摩,结合你的文学功底、文章背景、作者的和处境等出探索。五、拓展延伸关于文章的某一个小点延伸出文外的知识。
如这篇文章是劝学的,你可以积累一些古人劝学或学习的诗句、名言等。Ps:呼呼,这是我自己学古文的一些经验,我的语文一直很不错呦。
打字很辛苦所以望采纳,给悬赏吧>-<。最后真心祝愿你能学好古文。
3.关于语文古文知识(几点)柳枝——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1.《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这是一首隋代民歌。)2.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3“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5.“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王实甫《西厢记》)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
菊菊与梅、兰、竹,自古就是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四君子”。菊花不仅是中国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而且被赋予了广泛而深远的象征意义。
1、隐士的象征自从被陶潜先生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也”。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正是体现了他对羡慕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
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2、斗士的象征一改菊花隐逸者形象的,当然要数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了。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满城尽带黄金甲”说的就是,在菊花盛开的秋季,总会有一天带着黄金盔甲的农民起义军,遍布整个长安城。
显示出作者天翻地覆、扭转乾坤的壮志胸怀,不愧是揭竿而起的千古豪杰。)在其带有明显寓意和倾向性的诗作里,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的斗士,为民请命,替天行道。
同时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菊花也成为战士的代表。
3、伤感的象征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菊花,在她笔下成了抒***思的对象。“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瘦”字抒发内心对久别丈夫的感受。
4、高洁品格的象征菊花残谢后一般不会凋落花瓣,不会像桃花一样,一片一片掉下来,落英缤纷的。故诗人说“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
故诗人一般都赞赏其凌寒的品格,例如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菊花也有因风雨关系而散落的。宋朝有“王苏改诗”的故事,见载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说的是苏东坡有一次去相府拜见王安石,刚好王不在,只见案上有咏菊诗,只写下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看了暗自好笑,他认为菊花即使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他步原韵,续写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读过苏东坡有嘲笑之意的续句以后,觉得苏东坡观察不够全面。后来二人政见不和,苏东坡被贬滴黄州。
苏到黄州后一天正值风雨交加,苏与友人在菊园赏菊,亲眼看到了落英缤纷,“满地铺金”的场面。这时才懂得了当初错批了王安石,还是自己见识不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