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为什么不是猫

 这里指的熊,就是人们俗称的“狗熊”;这里指的猫,可不是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那种猫,而是浣熊科里的小熊猫。

知道了熊和猫的关系,那么熊猫与小熊猫之间到底有些什么瓜葛。亊实上这个问题巳辩论了一个世纪,不是把熊猫与熊视为一族,就是把它往浣熊靠拢。

研究资料表明,熊派学者主张熊猫归熊科,熊猫的科学发现者戴维就执这种观点;浣熊派学者主张熊猫归浣熊科,米勤·爱德华兹就是该观点的支持者;分子生物学家通过熊猫DNA的研究,表明熊猫是熊科动物一个亚种。由于各派都是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来支持其观点,没有一个统一的判别标准,就得不出一个一致的结论。

首先来看颅骨,熊猫的颅骨面部短,顶、额隆起较高。现生熊猫其最高点至鼻面倾角约70°;巴氏熊猫约60°-65°;黑熊由于面部长,顶额隆起低,顶额面至鼻面倾角超过77°。熊猫颧弓特别发达,整个骨板厚而宽。现生熊猫颧宽200mm-216mm;巴氏熊猫245mm-256mm;黑熊则140mm-150mm。通过颅骨正中矢状切面及X光片观察,熊猫额窦很发达,腔内具有不规则的横向间隔板,各横板将额窦分隔成大小不等的腔室,起到了防止咀嚼过猛时损伤脑颅的作用和减轻颅骨的重量;颅基底短,枕部平坦,呈等腰三角形;项脊发达,脊的下端与关节后突融合一起,这种宽大、粗糙的枕面及发达的乳突,加大了头部与颅后骨骼的接触面。这些特征是熊类动物不具备的,尽管与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

其次是下颌骨,熊猫在演化过程中,随着食性的变化,从杂食到偏食、挑食这一发展趋势,在下颌联合部长度的变化上表现得尤为显著。例如200万年前的小种熊猫,下颌联合部短,其后缘正对第四前臼齿;1万年前的巴氏熊猫,下颌联合部长,其后缘位于第一臼齿后端;现生种的更加伸长,其后缘位居第一臼齿前端。X光观察的结果表明,熊猫下颌体前部下第四前臼齿至第一臼齿骨小梁比较致密;下颌髁突强大,为一横向的螺旋体。熊猫下颌骨的这些形态特征也有别于熊类动物。

再看牙齿熊猫的牙齿,在食肉类动物家族里是相当特殊的。表现在前臼齿上,第2-4前臼齿都是双齿根,三个尖,它的唇侧面向外凸起,舌则面扁平。下前臼齿相反,舌侧面圆凸而唇则面扁平,同时在舌侧面还有不同程度的釉质隆起;上第四前臼齿没有“裂叶”;上臼齿宽度大于长度,嚼面上有许多瘤状物或棱脊。

至于小熊猫的颅骨、下颌骨和牙齿形态,从大小上说,与熊猫相差甚远。从微观上视例如牙齿,小熊猫的臼齿宽度大于长,这一性状与熊猫一致,但其唇侧的长度远大于舌侧;熊猫者,唇、舌面长度几乎相等。除此之外小熊猫牙齿嚼面上不像熊猫那样有众多的釉质皱纹或棱脊,而仅存四个壮实的齿尖。通过颅骨、下颌骨和牙齿形态的比较,展示了熊猫与熊类,熊猫与浣熊类有着明显的区别。

因此熊猫的诞生与熊相关,但不是熊,故不能置于熊科;与小熊猫相关,但不是猫,故不能置于浣熊科,而是从食肉目里分化出来的一个独立的系统,称其为熊猫科。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