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2岁的银行家周菲

南京少儿银行理事长,12岁的小银行家周菲领导着50家学校小银行,吸储近3000万。美国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比尔·库伯克写信赞扬说:“看到你,就看到中国金融的未来。”

北京中国建设银行的五位行长接见小周菲说:“我们这个官,以后就让你来当了。”

缺钱!缺钱!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南京长江大桥高架桥建设资金缺乏,使建设运行严重“贫血”。消息发出不几日,高桥建设指挥部里,一张2300万元的贷款单不约而至,贷款银行领导签名“周菲”,字嫩稚而富有帖韵。

某革命老区终于脱贫致富,乡亲们纷纷要求县长去南京城时别忘了谢谢那位“大领导”周菲,是她贷款给咱们穷县,让咱们走上了致富路。

冬寒瑟瑟慕名来南京贷款的浙江湖州某公司董事长压根儿就没想到与他签字握手的对方“领导”竟是一个打着蝴蝶结的小姑娘,忍不住惊讶地问道:“你就是那个周菲?”

是的她就是周菲!就是那个时而在大杂院蹦蹦跳跳的小姑娘;那个吸储近3000万,经常在荧屏上号召小朋友储蓄的小银行家;那个被万里、宋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小“领导”……

1989年,南京成立了首家少儿银行。那天上小学一年级的周菲存入的不仅是十块钱的钢镚儿,更是一颗童心、一种理想。此后她用生活的轨迹作了诠释。

周菲不是什么神童,和很多孩子一样,1988年,6岁的她挎着小书包,走出那个四角被葡萄藤挤满了的院落,穿过碎石铺地的弄堂,便到了学校——那所在南京很不起眼,只有500多名学生的丹凤街小学。

就在她上小学后过第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时,南京市少工委与南京市建设银行创办了全国首家少儿银行——南京市少儿银行,行长和所有的职员将全部由红领巾们担任。他们可以像国家银行里的工作人员们一样工作,为全市的数十万孩子服务。

当小周菲看见电视里,少儿银行行长的十多位候选人竞相发表竞选演说,那激切感人的话语,让这个过早懂事的孩子感慨不已。这些小哥哥、小姐姐们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多棒啊!可钱存在银行里又有什么意思呢?把它存在自己的“猪八戒”(集钱罐)那大肚子里又有什么不好呢?周菲的妈妈,善于察颜观色的胡慧云似乎看透了女儿的心事,当即给女儿讲了一番道理:如存钱,可以节俭,可以积少成多,还可以支持国家建设什么的。

第二天周菲便把自己舍不得花,积蓄了很久的钢镚儿数了数,正好10块钱。她全部存进了少儿银行。从此一种与金融的不解之缘紧系着这个小女孩的心。

一年级小周菲还只有当“储户”的份儿。升入二年级由于她学习优秀,很快被选进了小银行,破格聘请为职员。从此周菲可以自豪地说,她已跨入“金融界”。那年她仅7岁,该是世界上最小的银行职员。看到小周菲工作那泼辣劲,中国建设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鞠秋荣亲切地拍着小姑娘的头笑着说:“简直可以上《吉尼斯世界大全》。”

原政治局常委宋平握住小银行家周菲的手,打趣地问:“小丫头,怎么这样爱钱?”小周菲眨巴着大眼天真地说:“爷爷,我爱钱也是爱祖国。”

历史上的南京,有不少民族的悲剧在这里发生。特别是看过《屠城血证》这部影片后,血染扬子江的悲惨一幕让这位小思想者忍不住哭了起来,她深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

这种潜意识使小周菲更加懂得如何去生活、学习,及怎样开展小银行的工作。当《中国少年报》发出在革命老区大别山建全国第二所“希望小学”时,小周菲成为全国第一个捐款人。她捐款100元的消息在学校传开后,一些把10块、上百块钱喂进“老虎机”嘴里,眼都不眨的“花钱大王”嘟囔开了:“100块钱有啥了不起,我让我爸拿1000。”乖乖,还真有人这么干了。作为少先队大队长的周菲,把这事反映给了辅导员。于是一场由“花钱大王”及其家长们参加的会议开始了。当大家得知周菲捐款是在妈妈一点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捐出了自己积蓄的稿费和卖破烂的钱时,家长们都惊讶了。末了小周菲像个小大人似的作会议总结时说:“我们都是孩子,都不能挣钱,存款捐款是让大家勤劳节俭,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乎一颗心……”家长们都脸红了。

周菲一家

为此周菲还和“花钱大王”李小兵走进了南京经济广播电台直播室,现身说法,讲“花钱大王”是如何变成“储蓄大王”的故事,在南京数十万少年儿童中产生强烈的反响。

周菲任职两年来,她就读的丹凤街小学98%以上的同学参加了储蓄,储蓄总额由原来的几千元升到7万元,某些学校存款十几万乃至80万元以上,引来了十多个省市近百名“取经者”。

1993年,10月的北京秋高气爽。小周菲见到了深受孩子们爱戴的万里、宋平、宋健等几位爷爷。特别是小周菲给宋平爷爷系上鲜艳的红领巾时,老人打趣地问道:“小丫头,怎么这样爱钱呢?”小周菲眨巴着大眼天真地说:“爷爷,我爱钱也是爱祖国。”小姑娘的话一语惊人,令宋平老人和在场的中央领导感慨不已。是啊!她和少儿银行的职员们吸储的钱,曾挽救了濒临倒闭的企业;支援了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扶助了革命老区。正如南京市委书记顾浩评价的:造福一方。

大杂院飞出了金凤凰。著名作家丁芒采访小银行家感慨颇深:“也许正是这种富有传统气息、祥和、淡泊的大杂院,使得小周菲懂事早,懂的事多。”

南京出了个小银行家,这消息牵动了人们的好奇心。海外飞鸿、全国各地来信,雪片般飞入陈旧、古朴的丹凤街。《人民日报》、《中国电视报》、《中国教育报》的记者及一些有心人纷纷登门。他们并非为“追星”而来,而是想看看孩子成长的轨迹、源头。但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周菲家坐落的地方,不过是“老南京人”的聚居区。太寻常、太普通了。笔者推开那间瓦楞上偶尔晃动着衰草,屋子呈“一笼通”的房门,这便是周菲的家。家具陈旧惟有一个双门电冰箱显示出这家人已开始步入“现代化”。

这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卧床不起的是看着周菲长大的老外婆。听了笔者的自我介绍,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这娃太乖,学校离家近,常利用课间一溜烟跑回家,给我倒开水、服药、翻翻身……”四五年来,为老外婆洗澡、洗衣换衣、吃药,全由周菲这个小当家包了。每逢刮风下雨,周菲就替上了班的邻居关窗;等叔叔阿姨们下班回家时,洗好晾干的衣服都被小周菲叠得平平整整;几年来,院里的公共卫生全让周菲给揽了……

你尽了那份情,人家也回报你这份意。大杂院里大都是寻常百姓家,人与人之间非常融洽,谁家有困难,大家伸手相帮。处在这样一个大家庭,周菲是幸运的。正是这种传统、朴素、自然的人间真情在大杂院里荡漾,使得小周菲健康成长。难怪有几次乔迁新居住楼房的机会,周菲家都放弃了。老外婆说:周菲的父母喜欢周菲生活在这种清贫、淡泊、人情味十足的大杂院里,因为这里有着珍贵的民风,有着富有实际意义的人生教材。

正规、传统、贯穿大道理的家庭教育抽象吗?教孩子当老实人不吃亏吗?周菲的父母则认为:幼苗只要扎根在纯净的土壤,一定会绽出奇葩的。

谁会想到在周菲这个清贫的家里,她当兵的爸周元华竟是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步兵师副师长。在教育女儿这个问题上,周元华是配角,主角还是周菲的妈妈胡慧云。她是一个富有思想,一直搞党务工作的传统女性。搞党工作的人,自然是严肃的。在管教女儿方面,她也是这样。

自己的事自己干,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就要为家庭尽义务。小周菲从懂事起,就撑起了家庭的半边天。胡慧云这个当妈妈的自然也不把小菲菲当孩子看待。丈夫不在身边,有什么事都和女儿商量。女儿五六岁时,她便让小周菲开始操持家务了。结果是别人家的孩子不认识钱时,小周菲已能算账买菜、煮饭、洗衣。胡慧云常告诉女儿,目前学习是你的事业,但爱事业不能自私,该给妈妈分担的活儿还得干。女儿当上小行长后,要保持学习第一,还得干储蓄,做家务,小小年纪实在太累了。当妈妈的疼在心头,但从不表露。周菲看的课外书,全是胡慧云检验过的。她总给小菲菲买一些革命故事、英雄人物的书,让女儿懂得爱人、关心人、帮助人,有一个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

妈妈是知心人,爸爸也不例外。现已是陆军上校的周元华常常把部队里军人吃苦耐劳、精心习武、舍小家顾大家的故事用书信传递给女儿。小菲菲有什么麻烦事也都写信向爸爸讲,把爸爸当做好朋友。每逢女儿来部队,周元华总要领着女儿体验部队生活。一次小菲菲看到爸爸带兵搞战术演练时,额头被铁丝网划破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殷红的鲜血直往下淌,可他像全然不知似的一直讲到部队收操时。当女儿含着泪用手帕给他擦已凝固的血迹时,他却含笑着给女儿讲遵守纪律的故事……

小菲还小她的路还很长。如今她已是南京外国语学校的一名中学生了。当笔者问这个具有成人思想的小姑娘,将来升大学考什么专业?她还是那句老话:“国际金融。当一名银行家。”

愿她理想成真!

参考资料:http://shang.cnfamily.com/199504/ca21212.htm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