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美文欣赏:又是端午

  端午又将临近,街上到处弥漫着粽香。连日的阴雨预示着又将要涨端午水了!闻着粽香,漫步资江河边,又想起了小时在老家过的端午节来

  小时候在家乡老家,正值上世纪中国农村改革初期,过端午时,刚好是青黄不接的时日。在我们那小山村,乡邻们填饱肚子都成问题,也没有粽香,能呷上一顿白米饭就不错了。平时的饭中总掺和有干薯丝、蚕豆、大头萝卜之类的杂粮,这季节里,呷洋芋、桐籽叶麦粑是每餐的主粮了。

  所以村里的孩子们特别盼望着过节、过生、过年什么的。

  端午节这天,大清早的天空中就下起了大雨,母亲好高兴,说是风调雨顺的日子真好!薯又可扦下去了。因为是过节我和姐也起得早,一看天气我也好高兴,下雨就不要出门去扯猪草了,听母亲这么一说,心想,今天又得累上一天了。

  果然不出所料,母亲对我姐说:今天下雨,我带你弟在家扦薯藤,你担30斤麦子和隔壁的三妹姑姑她们去街上县粮站兑面条回来过节吃。好像当时整个隆回县城也就只有县直属粮站的大米厂加工面条,面条每2斤、3斤一扎,又黄又粗,用粗土纸把面条拦腰捆好,但能吃上这样的面条也够舒服的了。

  姐高兴地答应了,虽然是要走30多里远的山路的,但总算有机会可以上一回街。我本不高兴但有30斤重的担子,路途又远,无可奈何,也只好作罢。

  母亲给姐准备好挑担,本想拿30斤麦子去兑面条的,装好后,母亲又从每边的袋子里减了些出来,说是一怕我姐担不起,二是呷面条划不来,吃麦粑合算些。过了一会儿三妹姑姑她们几个大姑娘就来我家约队了,母亲一再叮嘱她们几个要照顾好我姐(我姐比她们小很多)。

  目送她们远去后,母亲要我在家办早饭,说是办早饭,其实就是把洋芋切片煮汤吃,她去种薯地里割薯藤回来。

  不一会工夫,母亲就担着满满的一担薯藤回来了,吃了早饭后,就开始剪薯藤了,母亲要我搬一根小凳子过来先看她剪几根,她边剪边教:一般4个叶节一截,下面第一个节的叶片要剪掉,尽可能沿靠叶柄基部处剪下,剪时要斜剪,这样容易成活些。道理反正当时我不懂,试着剪了几根,动作也就娴熟起来,把剪好的薯藤一把一把地用稻草扎好,放簸箕里码好,只等雨下小些或雨停歇时,就可去扞了。

  雨一直下着,母亲很着急。待雨小一点儿时,母亲说不能再等了,如果再等下去,怕薯藤扦不了,错过了季节就会错过了阳春。母亲挑着剪好的薯藤,我跟在后边,冒着雨往我家的黄豆地里走去。

  来到地边,放眼望去,地里黄豆苗长势喜人。母亲早就在晴天时把黄豆地里的每行间的地翻好并开好了行子,只等下雨时机来时来扦了。母亲利索地在地边向每行之间抛下些薯藤把,然后要我看她扦几蔸试试,告诉我每扦一蔸要用手指捏一下周围的土泥巴,让湿泥团和薯藤靠紧些,间距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窄,并一再叮嘱不能损伤黄豆苗,母子俩都把鞋脱了,打着赤脚弯着腰在地里顺着黄豆苗的行距一行一行地扦着

  待扦完工时,才挺起腰子来,再看一眼自家的黄豆地,在朦朦细雨下,郁郁葱葱的一片,景色甚是可爱。虽我们一身全湿透了,但看到母亲脸上满意的笑容,我也忘了没同姐去上街的不快,心情也舒畅了起来。回家时母亲说把鞋子放簸箕里收起算哩,打赤脚回去还好些,估计母亲是担心怕鞋子沾泥巴太多,走起路来费劲,同时也怕把鞋弄坏了。

  回家后,隔壁的二奶奶对母亲说,上午时有个打屠的到院子里来卖猪肉了,她看到我家的门锁着,就给我家代秤了一斤猪肉,要母亲去她家拿,二奶奶是我家同宗近房长辈,一向对我家关照有加。还说她也在等三妹姑姑她们的面条了,三妹姑姑就是她的女儿,带着我姐一起去县城街上兑面条去了。

  到下午3点多时,姐她们几个一路笑语地回来了,也都全身湿透了,都满身是泥,但面条都保护得很好。

  母亲马上去准备猪肉炖面条,我就在听姐和三妹姑她们说着街上的趣事:县大米厂排着长长的兑面条的队伍啦、街上的人怎哪有那么多啦、包子店里的包子怎那么白啦然后姐才脱下鞋去挤脚上打起的血泡。

  待吃饭时,满院子是猪肉炖面条的香味。

  现在想来,人呀,不在于你吃什么,穿什么,拥有什么,关键是你曾经历过什么。

  公众号:九龙回首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