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京东上浏览书的时候突然发现“少有..”这套书出了5/6/7系列(我的不少朋友可能知道2019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套书是“少有人走的路1/2/3/4”),立马下单采购,并且第一时间几口气看完了5和6。简单总结了一下这套书对我的影响是:1提高了自己的认知2帮助探索自我及成长3挖掘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的本质问题且帮助如何面对。
“少有..5”这本书告诉我们,不管是在夫妻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还是和周围其他人的关系,我们都不应该压抑自己或者改变别人,也无需害怕冲突和分歧。只要聆听不一样的鼓声,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习性,就能接纳彼此的差异,建立起好的关系。就像梭罗说过“如果一个人与同伴的步伐不一致,那是因为他听到了不一样的鼓声,让他随他听到的音乐前行吧,不管节奏是迟缓还是激越”
解读#压抑自己或者改变别人#,最近看到一句经典的话“为表达自己而说,不为改变别人而说”,其实在非暴力沟通中也是一直强调你只需要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做任何评判。也如最近微信刷圈的一篇主题文章“成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欲望”里面主干内容第一条:别以为事实与逻辑天下无敌,它们往往赢不了情绪
经历#无需害怕冲突和分歧#在我过往的很多年中,尤其是在家庭关系处理中,我一直害怕冲突和分歧,所以就一直像鸵鸟一样把自己藏起来,曾经还有一句话一直在我心里默念:惹不起我就躲开...带着这样的方式心理根本无法处理好关系,反而矛盾和误解越来越深,现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是偶尔试着去表达,发现还是很艰难,惯性太久了在里面丢失了“勇敢”这个元素,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修补改善。比以前好的地方是在难度系数不大的时候会试着去面对分歧,在路上...
同时这本书真实说了深入关系的复杂性,人与人之间就是迷宫,即他人即地狱。但是作者整本书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系”是可以改善这种局面。在关系的深处,我们其实不必磨灭自我,变成一锅粥,每个人都可以像沙拉一样保持各自完整的成分和丰富的口感,彼此都视对方为珍贵的生命体,关系充盈着真实、真诚、同情和善意。(自己认为过往的岁月里,大部分情况下我是全身散发出真诚、同情、和善意这样的元素,反而与之相反的元素我不擅长具备且在躲避,BUT我的关系处理上还是有很多的不足及缺陷,不知道是我断章取义还是其他原因,总之在作者观点中,我好像是反例...)
书中说到我们现在很多人如此孤独,如此焦虑,如此抑郁,很大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的缺乏真诚的沟通,没有相互接纳和认同。在夫妻关系中,彼此都想改变对方,竭力把对方塑造成自己期望的样子,比如对方有担当责任同时又很暖,对方包容大气漂亮精致同时又能打理好一切...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常对孩子说“你必须按照我说的去做,才能得到爱”
斯科特本人在初中时代从父母帮他挑选的高大上的学校里退学,而选择了“普通”的友谊学校,友谊学校最突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真诚。这样的经历说明1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在真诚关系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2成长是内心的花开,它源于自身的渴望,而不是外在的逼迫和挤压。
#独立和依赖#人成长的终极目标是成为自己,成为一个真实,完整但又不同于他人的个体。很多人(尤其指当代家庭主妇们)想满足父母、丈夫、妻子、孩子以及其他人的要求,鲜活的生命力一天一天消失,自己变得空洞,虚弱,苍白无力。链接到我前段时间看的书武志红老师的“你就是答案,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和蔡康永的“因为这是你的自己的人生”都提到类似的活出自己的观点。当时我在武老师的书时候在书上给闺蜜(她和我探讨过如何活出自我?)了一段话“每个生命都可以鲜活地绽放自我,当我看到她和互动的时候....我脑子里蹦出了这句话,.....无论生活在给她承受各种各样的苦难,都希望她能保持那种全然的自我状态”
一、独立但不要成为局外人,局外人没有走进关系,更不能在关系中成为自己,他们的心始终是封闭的,也许只有死神能撬开他们闭紧的大门。知名小说《局外人》主角默尔索死之前说:我曾以某种方式生活过,我也可以以另外一种方式生活...冷漠是病态的独立,默尔索就是典型的病态独立,因为世界与他无关,所以他对这个世界也没有太多留恋。,
二、控制是病态的依赖,需要依赖但不要成为乌合之众,看这个片段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有很多传销组织,就是用类似乌合之众的理念骗取了很多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