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1785—1850年),字少穆,福州闽侯人,。嘉庆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之学。历官道员、按察使、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巡抚,以干练廉明名重于时。1838年7月,他遵旨筹议《严禁鸦片章程》六条,极力赞成黄爵滋的主张。他说:“(吸烟)论死之说,私相拟议者,未尝乏人,而毅然上陈者,独有此奏。然流毒至于已甚,断非常法之所能防,力挽颓波,非严蔑济。”林则徐在两湖地区厉行禁烟,成绩斐然。同年9月,他再陈道光皇帝,痛切指出:鸦片“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的言行,使他成为主张禁烟的著名代表人物。
叶祖珪(1852-1905),字桐侯,福建闽侯人,出生于一个塾师家庭,共有兄妹九人,叶祖珪排行第三,由于看到家庭负担很重,便放弃了科考之途。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驾驶班。1871年7月毕业,船政第一期毕业,毕业时在写给洋教习卡罗的告别信上说道“愿尽所能为国效劳”,1876冬年作为福建船政第一批留学生,与刘步蟾、萨镇冰等被选派出国,1877年春进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学习,先后在英国海军“索来克伯林”号装甲战列舰(与英国王太子同舰实习)、“芬昔勃尔”号巡洋舰实习,三年期满后回国,洋监督恭萨克对他的评语是:“勤敏颖悟,历练甚精”,堪“胜管驾官之任”。
郑孝胥(1860-1938)福州闽侯人,字太夷,号苏戡,一作苏龛。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宣统三年任湖南布政使;八月,武昌起义,辞职之泸,以鬻书自给,一度任商务印书馆董事,民国十二年,以二师傅陈宝琛,英人庄士敦之荐,任为小朝廷‘懋劝殿行走’。
林白水(1874—1926),福州闽侯人,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但就其一生来,主要还是办报,自1901年他27岁出任《杭州白话报》主笔以来,25年间他先后创办或参与编辑的报刊就有10多种,经历了晚清到军阀肆虐的动荡岁月。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福州闽侯人。1900年入福建高等学堂,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1905年与陈意映结婚。1906年自费去日本留学,专攻日语。翌年补为官费生,入庆应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兼习英、德文。此间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等在香港建立统筹部,筹划广州起义,遂赴香港,后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4月27日,与陈更新等率福建志士进入广州。下午5时30分,随黄兴勇猛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冲出督署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受伤力尽被俘。清两广总督张鸣歧、水师提督李准亲自在提督衙门内审讯,他毫无惧色,在大堂上侃侃而谈,综论世界大势和各国时事,宣传革命道理。又在堂上发表演说,谈到时局险恶的地方,捶胸顿足,愤激之情,不可扼抑。最后奉劝清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被关押几天滴水米粒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年仅24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著译有《六国比较宪法论》等。
陈绍宽(1889—1969),字厚甫,闽侯县人,原福建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政协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席。于“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投身中国海军建设,从“镜清”练习舰上尉大副累升至海军部上将部长。当了大官的陈绍宽却不肯与蒋介石同流合污,时常不领他的情,得罪了蒋介石。抗战胜利后由于他反对内战,被盛怒的蒋介石罢免了海军部长的官职。陈绍宽丝毫不留恋这一顶官帽,通电辞职,搬到南京扬子江饭店当寓公。当蒋介石觉得处理欠妥,欲往南京召见陈绍宽时,陈绍宽却避而不见,当即提早离开南京南下福州,隐居故里胪雷乡,每日粗茶淡饭,读书看报。解放后年逾花甲、德高望重的陈绍宽被重请“出山”,先后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等要职。
无论为官为民,陈绍宽都廉洁自守。1945年,他解甲归田时,带回30多箱行李,竟全部是书籍。以后这些书都贡献给福建省立图书馆,编为“厚甫书目”。出任福建省副省长期间,陈绍宽俭朴如旧,而把节省下的钱作为修建胪雷村“胪峰一桥”和“胪峰二桥”的经费。
陈绍宽说:“不论做官与做人,都要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还说,“当官不是终身职,而做人却是终身的事。不当官人还是要做的。”他用光明磊落的一生诠释了他的做人之道。
唐钺(1891~1987)字率黄,原名柏凡,福建闽侯人。中国现代实验心理学家、心理学史家。1914年入美国康奈尔大学修习心理和哲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研究院哲学部心理系继续深造并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1920年得博士学位。
萧其煊(1894-1945)字叔萱,福建闽侯人。保定陆军学堂和北京陆军大学毕业。历任福州军务司科长、营长、北京陆军讲武堂教官。旋留学日本,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回国后,于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任奉天陆军第二梯队参谋长。
张钰哲(1902.2.16-1986.7.21)福建闽侯人。1926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学系。1929年获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天文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名誉台长,中国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1928年发现1125号小行星,命名为“中华”。30多年来拍摄和领导拍摄到7000多次小行星和彗星的精确位置,发现800多颗小行星和3颗命名为“紫金山”的新彗星。1957年初应用天体力学基础理论对人造卫星轨道问题作了开创性研究。开创并领导了天文学多个领域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在天文学史研究、天文仪器研制、天文科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别名驭聪,又名秋心。现代散文家优秀的散文文体家,郁达夫称之为“中国的爱利亚”。代表作有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等,散文名篇《“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春潮一刻值千金》等。代表作有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等,散文名篇《“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春潮一刻值千金》等。。
陈景润(1933~1997)年生,福建省闽侯人。是著名的数学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陈景润早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任职于北京一所中学,后任职于厦门大学图书馆。曾从师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1956年,在华罗庚先生的推荐下,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他很早就对“哥德巴赫猜想”问题有独到的见解,经过多年的精心解析和推算,终于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他所证明的(1+2),是一个200多年来许多科学家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为了采摘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沿着极其艰难曲折的路不断攀登。他身患腹膜炎、肺结核等多种疾病,医生一次次给他开了病假条,可是他从早到晚不停笔,甚至连节假日也不停止工作。“二层半”的资料室,他坐的位置是固定的,靠窗桌子前的第一个位子,即使他没有来,人们也很少去坐它。
刘以钟(1889—1918),字资厚,福建闽侯人。1905年肄业全闽师范学堂。考选福建留日学生,入宏文学院及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历经7年,研究教育学,崇尚人格教育。毕业回国后任全闽两级师范学堂教习。1912年任福建教育司次官。同年夏被推荐为出席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的福建代表。1914年参加全国教育联合会,并被聘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17年,任教育部视学,9月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后又调任教育部参事。
严恺(1912—2006),福建闽侯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水利和海岸工程专家。现任河海大学名誉校长,水利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他从事水利事业近70年,为中国的水利教育和建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林祥谦,1892年10月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农民家庭。1906年进马尾造船厂当学徒。1912年到京汉铁路江岸机车车辆厂当钳工。1921年12月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会议,并作为发起人之一筹备组织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1922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当选为江岸京汉铁路工会委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