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年前春秋时期,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战略家、思想家孙武。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全书仅6000余字,但是却凝结了作者毕生的思想。
没有读过《孙子兵法》或者对它理解不深的人,可能会误以为,这是一部讲计谋的书,有很多像诸葛亮草船借箭或者火烧赤壁这样的奇思妙计,但是实际上全书的核心是讲军事战略。
对于现代的企业来讲,商业上的竞争也是非常残酷的,失败者往往最后也是落得一个黯然出局的下场。所以我们说商场如战场,想要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地方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就要有一套科学的思想来指导企业的运营。
虽然《孙子兵法》讲的是军事战争,但是它也完全适用于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因为两者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追求一种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的利益分配。
但是军事斗争要残酷得多,失败者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用这样一部历久弥新的军事学著作来指导我们现代企业的管理,我觉得绝对有它的可取之处。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它的管理方法、管理思路、企业文化一定是被创业者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企业家就好像一国的君主一样,拥有着下属的指挥权,能够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以及竞争策略。因此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首先就是要提高企业家的眼界、格局、思想。
孙武在写《孙子兵法》的时候,我相信他不仅希望这是一部给将军的参考书,更希望是为一国之君留下的宝贵教材。因为他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于君主的谆谆教导。
他在开篇第一句话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里的“兵”就是指战争,也就是说战争是一件对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一定要仔细谋划。
对于企业来讲也是一样,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到竞争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轻言竞争,但也不能忽视竞争。
孙子认为在计算、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的时候,要从5个方面入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就是指君主是否和民众意愿一致,我们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这个道理。回到企业管理层面,要求领导能够将创建企业的初衷或者企业追求的目标和员工达成一致。只有上下一心才能发挥出合力,否则的话,企业就如同一盘散沙。
目前所在的单位,个人认为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领导者缺乏沟通意识,而且是对于公司最核心的价值观与目标缺少与下面员工的交流。如果每年年底总结和年初规划的时候,总是盯着几个销售指标、回款数据来沟通的话,那么员工会认为这个公司一切只是以金钱来衡量,并没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与此相反的是我第一家公司,创始人经常会召集员工开会,向他们灌输企业的理念,在做第一个芯片研发项目的时候就会说,我们的目标是要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为国内培养一批芯片的工程师人才。后续公司业务经过调整,转而研发工业软件的时候,创始人又会向下属介绍说,工业软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工具,能够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水平,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所以在公司创立初期,即使条件艰苦,大家也都干劲十足,毫无怨言。
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创办京瓷公司的时候,曾经也遇到过瓶颈,促使他去思考企业发展的初衷。他认为企业的首要目标要给员工创造福利,其次才是为股东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他才会不厌其烦地与员工沟通,最终让大家都认同了他的理念。
“天”就是指大势,是指天时。企业要尽可能地去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因势利导,才能事半功倍。“地”原本是指地形、地势。在企业领域就是指本土化的竞争优势,企业究竟是应该先发展好本地的业务,还是迅速去开拓外地企业。究竟是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还是要从城市向周边辐射。这些都是企业管理需要考虑的问题。
“将”是指将帅的能力、智谋、诚信。在企业内部将往往是代表的中层干部。中层干部负责具体的生产、经营、检查工作,起到的是执行层面的管理。如何把合适的将军型人才放在合适的管理岗位上,才是企业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第五个是“法”,法在企业内部是规则、制度、是大家必须遵守的条例。人都有惰性想要克服只能依靠制度的保障。这里的制度不仅要有惩罚的制度,更要有奖励的制度,要更多地从正面去引导员工,让他们向优秀的人员学习。
以上这5个方面,应该是企业家每天必须要考虑、反思的核心。
接着孙子在谋攻篇中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对于企业来讲,竞争是绕不开的话题,但是竞争也可以分成多个维度去开展。
最高级的竞争是识破对手的策略、谋划,也就是时刻关注对手的动向,先于对方进行布局,那么就可以占据市场有利的位置。比如现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时候,瞄准的就是传统车企布局较为薄弱,但同时又是未来主力消费区间的中级车领域,定价在30万左右,一下子就实现了突破。
伐交就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团结尽可能多的合作伙伴,使竞争对手陷入一种孤立的境地。伐兵和攻城已经是要和竞争对手短兵相接,直接交战了。体现在商场可能就是打价格战,利润战,甚至开始高薪挖对手的员工。但是这其实已经是下下之选了,正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没有一家企业会轻易地投子认输,最后都会变成持续战。
就好像当年火爆的共享单车大战,ofo与摩拜单车,靠着烧钱,不断地进行扩张,比拼的仅仅是谁投放的自行车数量多,最终结果就是两败俱伤,给市场最终留下的只是满地废旧的自行车。
既然竞争对于企业这么重要,那么如何评判企业是否能够在竞争中胜出呢?孙子给出了他的答案。他认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把知彼放在知己的前面,可见知彼的重要性要高于知己,而且知彼的难度也要远远高于知己。
企业经营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不搞清楚这个行业有多少竞争者,每个竞争者有什么优势,他们的产品特点是什么,而贸贸然地进入这个市场,开展激烈的竞争,那么失败的概率就会很高。
由于自身从事咨询工作,走访过很多企业,跟很多企业家有过沟通,每次我都会问他们同行业内有哪些主要竞争对手,对手在哪些方面比你做的更好,或者说你们管理提升的目标是什么,你希望在哪些方面超过他们。
这一连串的问题,很少有企业家能够非常清晰地给出答案。
“知己”强调的是企业内部真实实力的评估,我们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如果打价格战,我们能坚持多久,要做到不过于乐观,也不显得悲观。现实中我们最怕的就是高估了自己,而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孙子兵法在形篇中,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先胜”。孙子曰: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意思是说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又不会放过击败敌人的机会。所以胜利的军队在打仗前总是先有胜利的把握,而后才寻求与敌人交战;失败的军队往往是先与敌人交战,而后企求侥幸取胜。善于指导战争的人,修明政治,确保法制,所以能够掌握胜败的主动权。
这句话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来说的价值就在于告诉企业要好好修炼自己的内功,两家公司之间竞争比拼的是实力的积累,技术的创新,在于客户资源的牢固,想办法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徐图蚕食对方的地盘。这也就是曾国藩著名的“结硬寨打呆仗”思想的由来。
但现如今很多企业都有着急功近利的毛病,明明还不具备快速扩张的能力,团队才刚组建完,产品还在研发过程中,商业模式还没完全定型,就已经开始考虑引入风投,开拓市场,抢占地盘的事情了。最终只能是先战而后求胜,寄希望于对手犯错,寄希望于自己的好运。
其实《孙子兵法》这本奇书,带给企业管理的价值还有很多,比如要让企业集中优势兵力,攻克关键难题,要让企业能够避实击虚,找到竞争对手薄弱的环节,迅速打开突破口等等。
所以我们通过读孙子兵法也能常读常新,不断发现其中蕴含的道理,不断领悟古人的经验之谈,剩下的就是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将所学到的知识真正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在每天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去践行孙子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