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七仙女和董永主要讲了什么
“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故事是:玉帝第七个女儿被“卖身葬父”的孝子董永打动,向往人间幸福生活,私自下凡与之结合。后玉帝派天兵天将把她追回天廷的神话故事。
『贰』董永与七仙女的主要内容50
七仙女并不是神而是人,这段故事也发生在丹阳,开始于延陵,结束在访仙桥。春秋吴国公子季札,生前封邑延陵。几百年后吴家一代兄弟两人,兄长为官,三妻四妾,还和丫环生一女,排行第七,府中叫她七小姐。七小姐长大后,因母亲卑贱,只能混杂在丫环长工中干活。吴府附近有个家境穷困却是至孝的少年,名叫董永。他因向吴府借钱葬父,要做三年长工抵债。进吴府后七小姐常和董永一起劳动,互相爱慕,偷食禁果,并怀孕在身。吴老爷盛怒之下,赶走董永,囚禁了七小姐。吴家老二听说侄女之事后,便去求情,要哥哥成全两位年轻人。见哥哥冥顽不化,对侄女又不能见死不救,吴老二便在吴府内外好心人的帮助下,在七小姐临产之夜来到延陵,派人把婴儿送到董村的老槐树下交给董永,同时连夜把七小姐用船转运到访仙,藏在家中。现在丹阳访仙桥吴家巷村据说是吴氏这支的后裔。1958年,访仙前册塘村的一座古墓里出土一具完整女尸,凤冠霞帔,面容如生。有人说这是吴家的祖坟,这位就是七小姐。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也就在访仙广为流传。孝子董永传说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汉代刘向的《孝子图传赞》。稍后晋干宝在《搜神记》的“董永变文”中,叙述了董永孝行,织女下凡与永为妻,助永织缣偿债等,虽然语言简朴,但故事情节已趋完善。元代郭居敬编绘《二十四孝图》中的“卖身葬父”,也将董永故事作了简洁文字说明。讲述的是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动了七仙女,下凡与他结为夫妻。一夜之间织了十匹锦布,帮助董永偿债赎身。奴役期满夫妻双双把家还,这时候玉帝却命令七仙女回到天庭,为了董永,七仙女忍痛与丈夫决别的爱情故事。宋元时代随着说书行业的发达,“董永遇仙”的传说在话本中流行。到了明代经过文人洪梗的采编、整理,将此收入他的《清平山堂话本》。嘉靖前后民间艺人又依据宋元话本《董永遇仙》改编成戏曲《槐荫树》、《织锦记》、《遇仙记》等,将董永的形象搬上了舞台。到新中国成立后,安徽安庆黄梅戏《天仙配》使“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情节更加完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如今“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这一曲优美动听的对唱,已流传天下。
『叁』“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具体内容是什么
传说七仙女深为董永的勤劳和孝心所感动,一日在众姐姐的帮助下,乘鹤下凡来到人间。七仙女下凡后,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与董永相遇,后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树下,二人拜天地成了亲。
数月后玉皇大帝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为震怒,遂派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赶至西溪“南仓河口”,夫妇二人抱头痛哭,生离死别。
七仙女被天兵天将抓上半空,她扔下脚上穿的一双绣花鞋给董永留作纪念。为使董永免遭天兵天将加害,七仙女在空中拔金钗向地面划出一条河,阻挡住追赶的董永,并用双钗插地,凿成两口井,一井河东,一井河西,以示董永在此绝别,永无相见之日。
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为董永生得一子,玉帝难容,她只好忍痛把儿子送到十八里河口的老槐树下,托梦嘱董永领子。董永得到儿子,更加思念七仙女,天天来到老槐树旁远眺,遥望天空,殷切期盼妻子回归,全家团聚。
(3)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扩展阅读
董永西汉时出生在西溪镇丹阳里的董家舍。少年丧母与父亲董公相依为命。稍长下田劳动,赡养父亲,因家贫经常帮人做工谋生。农活忙时他常用小车推着多病的父亲到田头树荫下,边做农活边照应董公,邻里乡亲都夸他是个大孝子。
后来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贫困,无钱安葬父亲,于是就到西溪镇上大财主曹长者家卖身为奴,得钱葬父。董永孝贤被列入汉“二十四孝”之一,广为传颂。
董永民间故事最初只是汉代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事父至孝的孝子故事,但是历史却选择了董永作为社会孝观念宣传的典范,一直流传至今。在流传过程中董永故事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渐渐由孝子故事演变为爱情故事。
两千年以来“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的原生结构模型虽无改变,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甚至思想内涵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创新。
优美动人的“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主要价值在两个方面。第一有关这个故事传说的历史资料和文学资料蕴涵着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包括伦理道德、风俗民情、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丰富信息,具有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第二该故事传说所颂扬的孝文化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具有现实实践价值。
“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千百年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可谓家喻户晓,是中华民族广为流传的著名民间传说之一,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
『肆』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主要讲什么
《天仙配》敷演董永行孝遇仙事。原本写秀才董永卖身傅家为奴,以所得银钱葬父,孝行感天。恰七仙女有思凡之意,玉帝乃命七仙女下凡,与董永配合百日夫妻。董永于上工之日,在槐荫树下与七仙女结为夫妻。
后七仙女一夜织成十匹锦绢,傅员外将三年长工改为百日;又收董永、七仙女为义子、义女。百日期满夫妻二人辞工回家,途中七仙女告知董永实情,并赠罗裙、白扇宝。
约定来年二月十五日送子相会后,在槐荫树下重返天庭。董永进宝得官,归途又逢七仙女送子下凡,董永后与傅员外之女结为夫妇。
(4)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扩展阅读:
艺术鉴赏
文人雕词琢句的功夫在戏文似乎没有派上用场,这也是地方戏区别于大雅昆曲的标志。如《天仙配》开场,天上的仙女偷窥人间,比之云遮雾绕仙气邈邈的天上,人间“渔、樵、耕、读”的平常日子在女仙们眼中都是饱含诗意的。
七位仙女分别对“渔、樵、耕、读”的生活唱出最美的赞叹,即备受读者赞赏的“七女四赞”,“四赞”用语天然,不雕琢,不用典,不古奥,是标准的民歌体,提及民歌。
往往会让一般读者产生俚俗的联想,这一段戏文有雅有俗,但创作者在戏文的俗与雅的尺度上颇为讲究,根据人物身份来把握“雅”与“俗”的标准,巧妙地融雅于俗,从而把戏文提升到雅俗共赏的审美层面。
『伍』牛郎织女和董永七仙女讲的是不是一个故事
不是一个故事。《牛郎织女》是神话故事,而《天仙配》是神话小说。
《牛郎织女》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神话故事,它的流传早于七夕节的形成。
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有现存文字记载的牛郎织女天文星区对应地理地域分野最早见于汉代史籍,《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今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
长篇神话小说《天仙配》,主要讲述了美丽善良的七仙女爱上了朴实憨厚的青年董永,私自从天庭下到凡尘,冲破重重阻挠与董永结为夫妻,玉皇大帝得知怒不可遏,命令七仙女立刻返回天庭,七仙女为了不使董永受到伤害,只好忍住悲痛,在槐荫树下与董永泣别的故事。
(5)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扩展阅读:
《牛郎织女》起源:
“织女”、“牵牛”二词见诸文字,最早出现于《诗经》中的《大东》篇。诗中的织女、牵牛只是天上两个星座的名称,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
到了东汉时期,无名氏创作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牵牛星》,从中可以看出,牵牛、织女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不过诗中还没有认定他们是夫妻。在文字记载中,最早称牛郎、织女为夫妇的,应是南北朝时期梁代的萧统编纂的《文选》。
其中有一篇《洛神赋》的注释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相会的情节,已经初具规模了,由天上的两颗星宿,发展成为夫妻。
但在古人的想像中,天上的夫妇和人间的夫妇基本上是一样的,因此故事中还没有什么悲剧色彩。至于为什么牵牛、织女要在“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呢?原文未交代。据后世推测可能一方面是每年七月夜间的星辰在天空最为明亮,牵牛、织女二星相距较近。
另一方面七月七日是当时民间风俗“乞巧”的日子,而劳动人民都把织女当作劳动能手,因此能在“十日之内,织娟百匹”,便向她“乞巧”。于是人们就把牛郎织女故事和民间习俗揉合到一起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故事在继续丰富和发展。
牛郎织女及“七夕”传说源于天象星宿之说。早在西周《诗经·小雅·大东》中,就有对“牛郎”、“织女”的记载。这里对织女、牵牛二星仅是作为自然星辰形象引出一种隐喻式的联想,并无任何故事情节。
此时它们只作为一种文化因子,开始进入文学这个大系统之中。正是这种“因子”,为这个传说的生成准备了潜在的文化条件。王逸《楚辞章句》卷十七《守志》:“举天罼兮掩邪,彀天弧兮射奸。”表述了牛郎织女合婚之说。
东汉崔宴《四民月令》“七月七日,河鼓(牵牛星之天文学名称),织女二星神当会。”由以上诸材料可以看出,人们逐步为牛郎织女这两个相距甚远的星辰附会了爱情故事。
《古诗十九首》首选透露出了这一信息,这里的牵牛、织女二星已具人物形象,织女终日思念牵牛,渴望相见,而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从此开始被编织为一幕恩爱夫妻受着隔绝之苦的爱情悲剧。
《天仙配》黄梅戏戏曲传统经典剧目简介:
《天仙配》是中国古代神话爱情故事。原作是民间流传的老本子。1951年由安庆市文化馆的班友书第一次改编,其中《路遇》一场参加第一届华东戏剧汇演,获大奖。
班友书的改编把民间冗长的本子改为七场,改七仙女受命下凡为主动下凡,改董永书生为劳动人民,改傅员外傅善人为恶霸地主,总之删繁就简,形成了《天仙配》本子的基本框架。
班友书是解放前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擅长古典诗词,改编《天仙配》时,用古典诗词重新填写了许多唱词,奠定了现代《天仙配》的基础。后来陆洪非借走班友书的改编本,在此基础上再次改编,但基本没有超出班友书已经打好的框架。
『陆』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
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结局是悲剧还是喜剧?《天仙配》的神话故事古今传颂,家喻户晓,七仙女和董永成为神话故事中坚贞爱情的象征。据传董永十二岁就到傅村傅员外家当了童工,董永长得眉清目秀,面如美玉,一表人才,忠厚老实。傅员外有一女儿,名叫傅金花,比董永小一岁,聪明调皮,泼辣大方,长得眉眼乱动,也很耐看。刚开始傅金花一直找机会戏弄、欺侮董永,董永身在豪门屋檐下,岂敢不低头,也就不和傅金花计较。时间长了傅金花对董永逐渐产生了感情。转眼间六年过去了,十八岁的董永长成了人见人爱的漂亮小伙子,憨厚实诚,礼貌勤快,谁见了谁夸。
张七姐的顽强斗争终于获得了回到人间的胜利。夫妻俩久别重逢,喜极而泣,一家三口久久相拥,庆幸全家团圆,从此过上了夫妻恩爱、婚姻美满的幸福生活。董永和张七姐饮水思源,为了感谢大槐树这个媒人,于是就从大槐树下引栽了一棵小槐树到小董,千百年来,长成古槐,几枯几荣,至今仍存,历经沧桑,生机盎然,可供游人观赏。董永墓看护人又在此古槐下引栽了一棵小槐树到董永墓前,此槐树长出了浑然天成的连理枝,使人看了都会啧啧称奇,形象地印证了董永和七仙女“在水好似鸳鸯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忠贞爱情。祭祀董永的大殿里塑有董永和七仙女并肩端坐的塑像,后代人赞美颂扬他俩忠贞不渝的美好爱情。民间到处流传着“董永像前拜两拜,白头到老不分开”的古话。许多热恋的情侣和恩爱的夫妻都会专程来参拜董永和七仙女,都希望得到象他俩那样的忠贞爱情和美满婚姻。综上所述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结局还是喜剧!
『柒』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是怎样的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在汉朝时,山东博兴县的董家庄有个叫董尚的庄稼人。夫妻俩男耕女织,和和睦睦地过日子。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两人婚后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孩子。夫妻俩盼子心切,每月的初一、十五和逢年过节,妻子就跑到村外的庙里去求”送子娘娘”。董尚四十岁这年,一天夜里,妻子做了一个梦。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用一根红绳拴着一个胖小子来到她家,对她说:”你夫妻二人心地善良,又那么虔诚地求我。可你们命中不应有孩子,看在你俩的好心,我把泰山奶奶守门的童子拴来了。这孩子命中吃苦受累,你俩看着儿子长大成人。”说完,把红绳递给她,转身走了。妻子欢喜得不得了,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好象一松手孩子就飞了。当她从梦中醒来后嘴角还挂着笑。妻子赶忙把丈夫叫醒,跟他说自己刚做的梦。说来也怪丈夫也做了一个同样的梦。过了不几天妻子真的有喜了。又过了十个月,妻子真生了一个白胖小子……这就是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开始,他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被我们中国人代代流传。博兴是董永的故乡,博兴的手工纺织手艺,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亿仁家纺就坐落在董永故里博兴县。由手工织机织出的棉布,称作“老粗布”,亿仁家纺提供的产品就是纯棉老粗布手工制作的床品。博兴县是汉孝子董永的故里,董永和七仙女的美丽传说,更为当地老粗布染上了曼妙如歌的色彩。据说玉帝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庭生活枯燥而思慕人间。一日随六位姐姐下界游玩,偶见卖身葬父的孝子董永,被他的美好品行打动而萌生爱慕之情,七仙女私下凡间,经土地爷说和,老槐树做媒,与董永结为夫妻。为了帮助丈夫赎身,七仙女去傅员外家做工。员外故意刁难,限她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如成便将董永终生为奴改为短工百日;不成,则终生为奴。七仙女在机房大显神通,一夜织成十匹锦绢,傅员外只得履行诺言。董永夫妻高高兴兴返家途中,突然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传下玉帝圣旨,限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庭,否则,将七仙女押回天庭,并将董永碎尸万断。七仙女不忍丈夫无辜受害,只得以实情相告,怀着悲愤的心情,返回了天庭。后来又回人间给董永送子,怕其父子生活困苦,遂从天庭带来棉花种子撒向人间,并教会董永纺线织布,以此确保父子生活无忧,老粗布的手工纺织技术也从此流传下来。人物介绍:董永,汉朝时期的人物,古代流传行孝历史模范,其家境贫寒。幼年丧母。与其父相依为命。父去世后又契身葬父,是《二十四孝》中卖身葬父的主角。相传出生于汉蜀(今湖北省孝感市境内;参见《孝感县志》)。民间广泛流传因其孝心感动天地,玉皇大帝之七仙女感动人间亲情,与其结为夫妻。孝感市或县也因此得名。又传董永是千乘人,今属于山东博兴陈户镇。
『捌』国家承认的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发生在哪里
槐荫村是董永和七仙女传说故事的发生地。
1、槐荫村位于镇江市区南郊12公里,是古专邑丹徒的富庶之地,历史属悠久,人杰地灵,这个村名源于董永与七仙女的美丽传说,是董永和七仙女传说故事的发生地。
2、据元《至顺镇江志》和清光绪《丹阳县志》记载,丹阳延陵是董永的故里,但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发生地则在董永的卖身地——丹徒南乡的槐荫村。这个传说始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汉刘向的《孝子图传赞》。
3、近些年该村投入大量资金对文化古迹进行保护,成功恢复了“七仙桥”、“老槐树”、“土地庙”、“织锦楼”等传说中的古迹,并修建了七仙女广场、七仙女与董永雕塑、相门、槐荫庙等乡村景点。
(8)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扩展阅读:
1、据年逾七旬的“老槐荫”傅捍东介绍:原先村名叫张傅村,相传当年董永卖身葬父的一片孝心深深感动了七仙女。
2、七仙女请村头的老槐树做媒。老槐树居然开口讲话,董永认为是天意,就在老槐树下与七仙女拜了天地,喜结连理。
3、村里有学问的人建议,把原来的张傅村改名为“槐荫村”,希望得到这棵神树的庇荫,恩泽子孙后代。于是“槐荫村”便名正言顺地叫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