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于官场中的人,应该懂得点辩证法,应该有点长远眼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的这两句话,应该作为一切官场中人的座右铭。当你在权势正隆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那是绝对不可动摇的,永远不会衰败的;要清醒地认识到,在那烈火烹油般的鼎盛之中,已预伏了危机,已埋下了祸根。历代官场上的许多智者,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种祸福相倚的关系,并能预作安排,所以能够避免祸难。
他们的作法是:一、不贪。不要以为官职越多越好,头衔越高越荣,当你多了一个官职,增高—级头衔的时候,固然在身上增添了一道光环,同时也套上了一道绳索。要适可而止要量力而行,该推就推,该避就避,该让就让。二、不恋。当预见到可能出现危机时,千万不要恋权,不要舍不得那锦绣繁华之梦,富贵温柔之乡,要急流勇退,及早抽身退步。
《红楼梦》中有一支曲子——“恨无常”,全文是: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应该是官场中人的晨钟暮鼓!
在唐代中期政坛上,李泌是一个很有点神秘色彩的人物,他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个皇帝。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奸臣当权,藩镇割据,许多大臣不是死于奸佞的谗言,便是死于武夫的刀剑。而他被四个皇帝所信任,虽屡被诬陷、谗毁,却能幸免于难,保全终身,其中的诀窍有两条,一条是避权让位,一条是功成身退。
早在唐玄宗时,他还是一个少年,因其出色的智慧而闻名于朝廷,唐玄宗要任命他为太子李亭的官属,他辞谢了,只愿以布衣的身份与太子来往,李亨称他为先生,对他十分尊重。后来因遭杨国忠的忌妒而遭贬斥,他干脆弃职而去,去游于嵩山、颍水之间,避免了一次灾难。
安史乱起新即位的李亨(肃宗)特意派使臣去请他出山,并要任命他为宰相,他又坚决辞谢了,对肃宗说:“陛下以宾客、朋友的身份对待我,这不是比宰相还要尊贵吗?请别勉强我了!”
肃宗也只好由他,但对他的尊宠信赖,可谓非同寻常,出则并驾齐驱,入则联床而卧,朝中事无巨细,全都请教于他,对他言听计从,甚至连元帅、宰相的任免,以至太子的人选,也都要听从他的意见,真是所谓不在其位而谋其政。每当朝中议事时,他和皇帝联袂而坐,大臣们在下面便指指点点地说:“穿黄袍的是圣人,穿白袍的是山人。”这样一种高级参谋的身份,使他既可参与决策,又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一旦发现有于己不利之事,进退也很自由。
当唐朝的军队收复了失陷的长安,平定安史之乱的斗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之后,他便向肃宗请求还山归隐,他说:“我已经报答了陛下对我的厚恩,如今重新作一个闲散之人,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了。”
这使唐肃宗十分吃惊,“我与先生这几年来共同历经忧患,如今将要同享欢乐,先生为什么突然要离我而去呢?”
李泌严肃地说:“我有五条不能留下来的理由,恳请陛下任凭我离去,使我免于一死!”
肃宗不明白问道:“此话怎讲?”
李泌说:“我同陛下相知太早,陛下对我倚托太重,宠信太深,我的功劳又太大,行为又太不一般,这五条正是我不能久留的理由。”
肃宗没有表态,只是说:“该睡觉了,这事以后再说。”
李泌坚持说:“陛下如今与臣同榻而卧,臣的请求还不能得到批准,更何况将来在朝堂之上,公案之前!陛下不许臣离去,这无异是要置臣于死地!”
肃宗说:“没想到你对我疑惧到这个地步,哪有像我这样对待你而又会干出杀你的事来呢?你简直把我看成是只可共忧患而不可共安乐的勾践了!”
李泌说:“正因为陛下不会杀臣,臣才请求归隐,若是陛下决定杀臣,臣又怎敢说话?而且杀臣不是陛下,而是‘五一可’,陛下一向待臣如此之好,臣有些事情还不敢说,将来天下安定之后,臣就更不敢说话了!”
李泌对官场的风云看得可谓透彻,处理得也很得法,就是这样仍免不了遭到奸佞之辈如宦官李辅国等人的忌妒、陷害,他终于坚决离开朝廷,隐居衡山。肃宗赐他三品官的俸禄并在衡山为他建了房舍。
李泌曾经当过道士,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说过:“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李泌便是按着这个“天之道”去作的,他立功而不求官,名成而不恋位;可为则为,不可为则不为;有所为有所不为;见机而作,适可而止;功成身退,无所羁绊。实在是官场中人生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