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文言文注释

1.初二上册文言文原文及详细注解21.桃花源记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不知道走了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夹着溪流两岸走了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渔人离开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

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的样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景观。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互相听到。

这中间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就好像桃源外面的世人。老人和孩子们各个都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县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跟桃花源以外的人不再来往。

(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到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去。

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已经出来,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记号。到了郡下去拜见太守,述说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不再找到原来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品质高尚的人,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没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

22.短文两篇陋室铭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往来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使双耳受到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水面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呢。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喜爱菊花的人,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23.核舟记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做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飞禽走兽、树木山石(这一些东西来),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来雕刻),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艘用桃核雕刻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览赤壁。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颗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上面盖着(刻出来的)箬篷。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两腮长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庭坚在他的左边。

苏东坡、黄庭坚一起看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卷的右端,用左手抚摸鲁直的脊背。

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左端,右手指着书画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下面的衣褶里面。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庭坚不相类似。佛印平放着右腿,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腿,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腿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夫。在右边的人扎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船夫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总计一条。

2.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解释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滁州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要说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显得昏暗,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幻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夏天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秋天天高气爽,冬天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

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不同,人们的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让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玩。

来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香;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在面前,这是太守举行酒宴。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

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人,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雀到处鸣叫,这是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了,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一同游玩为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是因为他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

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词语解释: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州在安徽省东部。

环:环绕。2.皆:全、都。

3.林:树林。4.壑:山谷。

5.尤:格外。6.蔚然:茂盛的样子。

7.深秀:幽深秀丽。8.山:名词作状语,沿山路。

9.行:走。10.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10.回:回环,曲折环绕。11.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形容亭子四角向上翘起。

12.临:靠近。13.作:建造。

14.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15.谓:命名(太守自谓也。)

;谓,是(太守谓谁?)。16.辄:总是。

17.号:取别号。18.曰:称为。

19.意:情趣。20.乎:相当于“于”,介词。

21.得:领会。22.寓:寄托。

23.若:像。24.夫:那。

(若夫:文言文里承接上文而引出里一层意思时常用,近乎“要说那。

”、“像那。

)25.而:就,表顺承的连词。26.林霏:树林里的雾气。

霏:雾气。27.开:散开。

28.云归:烟云聚拢。29.岩穴:山谷。

30.暝:昏暗。31.晦:阴暗。

32.朝:早晨。33.暮:傍晚。

34.芳:香花。35.发:植物开花的样子。

36.佳:美好的。37.秀:植物开花结实,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标准)38.繁:浓郁的。

39.高:高爽。40.穷:穷尽。

.41.负:背着。42.行:走路。

43.休:休息。44.应:应答。

45.伛偻提携:伛偻:驼背,这里指代老年人。提携: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46.临:来到47.渔:捕鱼48.酿泉:用酿泉,名词作状语。49.为:制。

50.洌:清澈。51.山肴:野味。

52.野蔌:野菜。蔌,菜蔬。

53.杂然:交错的样子。54.前:在前面。

55.陈:摆开,摆放。56.酣:尽兴地喝酒。

57.非丝非竹:不在于音乐。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58.射: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即以箭投壶中,以能否投进决胜负,叫做投壶。也有可能是猜谜,古时亦叫射覆。

59.弈:下棋。60.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61.觥:酒杯。

62.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63.苍颜:脸色苍老。

64.颓然:醉醺醺的样子,形容醉态,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65.乎:相当于“于”。

66.从:跟随。67.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68.翳:遮盖。69.鸣声上下:意思是到处是鸟叫声。

70.上下:树的上部和下部。71.乐其乐:第一个乐,以。

为乐。第二个乐感到快乐的事情。

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72.醉:喝醉73.乐:以……为乐(意动)74.述:记述。

75.谓:为,是。76.庐陵:庐陵郡,就是吉州。

现在江西省吉安市。译文北京地区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残留的寒意仍然很厉害。

冷风时常刮起,起风时就飞沙走石。我只好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要出去却不行。

每次顶着风快步疾走,不到百步就(被迫)返了回来。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

河堤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柳树,肥沃的土地有些。

3.初二文言文翻译XX(人名,就那个什么恕)做学问,从历数(应该是历法)、地里(估计就是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的官府公文,都拿来考证.为求一本书不惜远走百里(远是意动用法参照现代汉语不远万里),亲自到哪里(有书的地方)去,并且手抄,废寝忘食。

(XX)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道旁有碑,(XX)去看(这一句可有可无,没有也一样语义连贯),原来是记载五代许多人们不知道的将领,而XX能说出他们的生平。回去查验古时的史料,(XX所说的)都是真的。

宋次道(人名)做亳州知府,家里游很多书,XX绕道去他家里借阅,宋次道每天为他转杯饭食,以主人的理解待他(应该就是好好招待的意思),XX说:我不是为了这个来的,很费事啊。XX全都拒绝了宋次道的招待。

自己关在书阁里,白天晚上诵读抄写,留了十日(可能是十数日,或者数十日,这里应该是虚指),看完了宋次道的书然后离开了,眼睛因此而生病(也可译作晦暗不明,意思对,采分点的话不保证)。XX家里向来贫穷,没有用来奉养双亲的食品,他一丝一毫都不随便拿别人的。

XX从洛阳回来,正好赶上冬天,他没有御寒的东西。司马光送他衣袜和旧的被褥,他推辞不收,(后来,或者最后)勉强接受离开,走到颖(颖水,或者某个地名),全部封起来,还给司马光。

4.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注释我的这个是人教版的,不知道你的是什么版本,不过将就用吧:(其实解释和通假字在你的课本或将要发的课本上有,可以不用看我写的,就当是归纳,但文言文的译文一定要掌握,那对背课文或者解释很重要,往往知道了译文,在看文言文,背起来很快,相信我没错的。

)壹.译文21.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他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草遍地,鲜嫩美丽,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又继续往前划去,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就出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好像隐隐约约有些光亮。渔人就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他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眼前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男女的穿着全都跟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孩子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中人)看见了渔人,于是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

有人便把他邀请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过,便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又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都十分感叹。其他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中做客,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招待他。

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去。村里人告诉他道:“(我们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到了武陵郡拜见了太守,说了这些情况。太守就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居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原来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位高尚的名士,听说这个消息,高兴的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22.短文两篇(1)陋室铭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为名山了;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谈笑、来往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云亭。

孔子说:“(只要住的人品德高尚)这有什么简陋的呢?”(2)爱莲说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23.核舟记——魏学洢明朝有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将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都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他)曾经送给我一个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开启窗户观赏,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按着鲁直的背脊。

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他)卧倒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个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

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炉子,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音似的。

船的底部稍。

5.初二文言文翻译《出人头地》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

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又怎会不和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大义呢?”成年后,苏轼博通经学史学,写文章每天能写数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著作。

不久又读《庄子》,叹道:“我当初有一些自己的见地,但总说不出来,今日读到这本书,发现这本书真是深得我心啊。”嘉佑二年,参加礼部主持的科考。

当时社会上崇尚诡谲不合正道的文风,主考官欧阳修希望能(通过主持考试选人的方式来)挽救这种弊病,看见苏轼的《刑赏忠厚论》时,非常惊喜,乃想评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而以“《春秋》对义”一文(这篇反而是曾巩的文章)为第一。后参加殿试中乙科。

后苏轼通过写信的方式见到了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当避开此人,好让他出人头地。”听说这句话的人一开始只当是欧阳修的戏言而不信,后来才终于信服。

6.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所有的文言文注释21.课武陵:古代郡名。

今湖南常德一带。为业:以……为生。

为:作为。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这里指划船。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夹岸:两岸。

杂:别的,其它的。芳:指花。

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异:对···感到惊异。

欲:想要。便:于是,就。

穷:穷尽。这里是走完的意思。

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若:好像。

舍:离开。初:开始。

才:副词,仅仅,刚刚。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通:通过。22.课陋室铭:(1)在:在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出名。(3)灵:形容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5)惟:只有。

(6)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在屋中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德馨:品德高尚。

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

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8)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11)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之:助词,插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14)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牍,①古代写字用的木简。②文件;书信。

(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形,形体、身体。

译为:使身体劳累。(17)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9)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全句意为“有何陋(爱莲说):蕃(fán):多。

予:我。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污秽。

濯(zhuó):洗涤。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谓“李唐”。

通:贯通;通透。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不蔓(màn)不枝: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此为意译,可以只直译为:不牵牵连连,不支枝节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显清芬。远: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亵(xiè)玩:轻慢而随便地玩弄。

亵,轻慢。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者:。

..的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鲜(xiǎn):少。

闻:听说。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

宜乎:应该。宜:适当。

众:众多23.核舟记1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巧奇特的技巧。

奇,奇特。2以:将。

3径寸:直径一寸。用来形容物体的细小。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4为:做。

动词。这里指雕刻。

5器皿:器具。6余:我。

7木:木头。8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仿那些东西的形状。

罔,无不,都。因:就着。

象,模仿。9尝:曾经。

10贻:赠。11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大苏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眉山(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著名文学家。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苏辙为“大苏”“小苏”。

泛:泛舟,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城外的赤壁矶,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湖北嘉鱼东北,云,句尾语助词。

12八分有奇(ji):八分多一点儿。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奇,零数。13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

可,大约。许,上下,左右,光景。

14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敞开的地方是船舱。15蒻(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蒻,“箬”的异体字。

1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