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诗词

《桃花源诗》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中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诗人以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突破了个人狭小的生活天地,从现实社会的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苦难出发,结合传说中的情形,描绘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立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全诗内容丰富,语言质朴,描写具体。诗附于《桃花源记》之后,两者珠联璧合,又相互独立,并无重复之感。

原文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译文

秦王暴政乱纲纪,贤士纷纷远躲避。四皓隐居在商山,有人隐匿来此地。

往昔踪迹消失尽,来此路途已荒废。相唤共同致农耕,天黑还家自休息。

桑竹茂盛遮浓荫,庄稼种植按节气。春蚕结茧取长丝,秋日丰收不纳税。

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鸡犬互鸣吠。祭祀仍遵古礼法,衣裳没有新款式。

儿童欢跳纵情歌,老者欣然自游憩。草木花开知春到,草衰木凋知寒至。

虽无年历记时日,四季推移自成岁。欢快安逸乐无穷,哪还需要动智慧?

奇踪隐蔽五百岁,一朝开放神奇界。浮薄淳朴不同源,转眼深藏无处觅。

请问世间凡夫子,可知尘外此奇迹?我愿踏乘轻云去,高飞寻找我知己。

注释

①嬴(yíng)氏:这里指秦始皇嬴政。天纪:日月星辰历数,此指正常的社会秩序。

②黄绮:汉初商山四皓中之夏黄公、绮里季的合称。此指商山四皓。

③伊人:指桃源山中人。云:句中助词,无义。逝:离去,即逃至山中。

④往迹:人或车马行进所留下的踪迹。湮(yān):埋没。

⑤相命:互相传令,此指互相招呼。肆:致力。

⑥从:相随。所憩:休息的处所。

⑦菽(shū):豆类。稷(jì):谷类。艺:种植。

⑧靡(mǐ):没有。

⑨暧(ài):遮蔽。

⑩俎(zǔ)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

⑪衣裳(cháng):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

⑫童孺(rú):儿童。

⑬班白:指须发花白。班,通“斑”。诣(yì):玩耍。

⑭节和:节令和顺。

⑮纪历:纪年、纪月、纪日的历书。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陶渊明晚年,约为南朝宋永初三年(422)的作品。元熙二年(420)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事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赏析

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桃花源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桃花源诗》内容丰富,对于了解陶渊明描写桃花源的意图和生活理想很有帮助。

《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都是描写同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但并不让人觉得重复。《桃花源记》是散文,有曲折新奇的故事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描写具体,富于小说色彩;《桃花源诗》的语言比较质朴,记述桃源社会的情形更加详细。《桃花源记》是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处处写渔人所见,作者的心情、态度隐藏在文本之后,而《桃花源诗》则由诗人直接叙述桃源的历史状态,并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愿望,二者相互映照,充分地显示桃花源的思想意义和审美意义。

《桃花源诗》与《桃花源记》相比,在有些方面写得更为具体、详细。《桃花源记》局限于写渔人的所见所闻,渔人在桃花源逗留时间不长,见闻有限。而《桃花源诗》显得更为灵活自由,也便于诗人直接抒写自己的情怀,因此读《桃花源记》不可不读《桃花源诗》。

有人认为《桃花源诗》赞美“古法”,不要“智慧”是一种消极、倒退的表现。这其实是没有真正领会诗人写作的本意。所谓“古法”,虽是一种寄托,表示向往古代社会的淳朴,而并非是要开历史的倒车;所谓“于何劳智慧”实际是对世俗生活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表示憎恶与否定。正如前人所指出的,陶渊明是一个“有志天下”“欲为为而不能为”的人,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报负而无法实现,这才是他的思想本质。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均谓其为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有《陶渊明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