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过萧红的什么课文

小学学过萧红的什么课文?火烧云作者:萧红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站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一条马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面跑着,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是那么大,也是那么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想要再看到那头大狮子,怎么也看不到了。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萧红的文学是什么文学为萧红奠定文学地位的是她的中篇小说《生死场》,是萧红以“萧红”为笔名发表的第一部作品。这本小说写完后,萧红在萧军的帮助下将小说寄给了鲁迅,鲁迅对这部小说褒奖有加。后来萧红随萧军来到上海,受到了鲁迅的大力帮助。1935年12月,《生死场》在上海出版,鲁迅为其作序,胡风为其写后记。萧红的《生死场》,受到了三位文学名人的帮助。分别是萧军、鲁迅和胡风。萧军在萧红写作《生死场》时给予了她一些的建议;鲁迅获得《生死场》的手稿后,大加赞扬,并为《生死场》的出版奔走;胡风更是《生死场》的命名之父,正是他将原名《麦场》的《生死场》改为现今这个名字。其中当时的萧军只是文学青年,而鲁迅和胡风则是成名的文化人。后两者充分肯定萧红的作品,给予了她极大的精神鼓舞。当然不得不提的是,萧红最著名的作品是她在香港完成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本小说曾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是萧红的代表作。就影响力而言,《呼兰河传》远远超过了《生死场》。可以说《生死场》是萧红的文学奠基之作,而让萧红得以传世的,还是《呼兰河传》。

萧红的诗给几首萧红的诗,还有萧红的那本诗集叫什么萧红的诗1936年8月27日两片红叶子已经干干的了我记得我初认识你的时候你也是弄了两张叶子给我但记不得那是什么叶子了1936年8月31日我的表已经十点一刻了不知你那里是不是也有大风雨?电灯又灭了一次只能问一声:晚安放下笔了1936年9月12日我主要的目的是创作妨害——它是不行的1936年10月20日我的房间收拾得非常整齐好像等待客人的到来一样草褥折起来当做沙发还有一个小圆桌桌上还站着一瓶红色的酒酒瓶下站着一对金酒杯大概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一点也总是开心的1936年10月21日下了三天昼夜没有断的小雨今天晴了心情也新鲜了一些小沙发于我简直是一个客人在我的生活上是一件重大的事情总是坐在墙角陪着我给我减去了不少孤独之感1936年10月29日不敢说思乡也不敢说是思什么但就总想哭1936年11月2日花不买了酒,也不想喝对于一切都不大有趣味对于一个年轻有热情的人这是绝大的残酷但对于我还好人到了中年总是能熬住一点火焰1936年11月19日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这真是黄金时代但又是多么寂寞的黄金时代别人的黄金时代是舒展着翅膀而我的黄金时代是在笼子里度过1936年12月5日你近来吃酒是在报复我的吃烟这不应该你不能和一个草叶来分胜负真的我孤独得和一张草叶似的了1937年4月25日我带的苹果吃了一个纸烟只吃了三棵一切欲望好像都不怎么大只觉得厌烦厌烦1937年5月4日我虽写信不写痛苦的字眼说话也尽是欢快的话语但我的心像被浸在毒汁里那么黑暗浸得久了我的心会被淹死的正在口渴的那一刻觉得口渴那个真理就是世界上顶高的真理

萧红的文学成就萧红的文学成就: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非情节化的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同时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萧红的小说有超常规的文体语言。她并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维循规蹈矩地写,而是以一种极自然的陌生语言去描写她所熟悉的一切。萧红对语言的超常规运用既表现为新鲜、生疏,同时又表现为直率、自然。萧红语言的直率首先表现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观照世界时对这个诗意世界不加雕饰的语言描绘。这种超常规语言的运用在萧红后期的创作中越来越成熟。《牛车上》中的三月春阳、《后花园》中的六月鲜花、《小城三月》中的初春原野等,都是一个个儿童眼中的世界,自但是成。同时这种直率的语言又表现出自然的特点,因为直率,不用伪饰、矫情,就更显得自然质朴,直率和自然这两种特性自然成为一体。这种语言没有着意雕琢的痕迹,自但是然,蕴含着一种稚拙浑朴的美,一种独特而醇厚的情调,从而成为“萧红体”小说叙述风格的重要特征。在为《生死场》所作的序言中,鲁迅称赞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对于《呼兰河传》,茅盾评价说它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乃至萧红后期的全部创作,由于偏离了左翼文学的政治化的轨道,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个人性、自我化之路,自然招致左翼阵营的批评和非议。但亦如茅盾所说,与萧红在情调、思想上的缺失相对应的,是她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功。这也不是纯艺术的技巧化的成功,而是一种源于作者短促生命和凄美个性的悲剧性的成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孕育并造就了一种萧红式的独特的小说文体。这种小说文体的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从一个方面实现了文学史的衔接、承续,在审美意识上沟通了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更准确地说是把传统文学中最高雅的部分——诗和散文,与现代文学中已经代替了诗而成为主体的部分——小说,实现了新的对接。正是这一对接造就了现代文学中最具生命力的内容。

小学学过鲁迅的什么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要萧红的散文《我和祖父的园子》作者萧红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草。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去,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玩腻了又跑到祖父哪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又高又远。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

萧红的文学常识著作1933年3月,萧红参加了***党员金剑啸组织的赈灾画展,展出她的两幅粉笔画。同时在萧军的影响下,萧红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可纪念的枫叶》、《静》、《春曲》、《偶然想起》、《栽花》等是萧红最早(1932年)创作的诗歌。《幻觉》是萧红认识萧军后,创作的一首诗歌(1932年7月30日),后发表在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国际公园》上(1934年5月27日)。1933年4月18日,完成第一篇纪实散文《弃儿》(载长春《大同报》副刊《大同俱乐部》)1933年5月21日,完成第一篇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作品通过描写王阿嫂一家的悲惨遭遇,愤怒地控诉了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这篇小说发表以后,她陆续发表了《看风筝》、《腿上的绷带》、《太太与西瓜》、《小黑狗》、《中秋节》等小说和散文,从此踏上文学征程。“牵牛坊”是画家冯咏秋的宅院,因院内种植牵牛花而得名,是位于道里水道街(今道里兆麟街)的一处平房。萧红、萧军经常到这里参加左翼文化人的聚会,常来的还有罗峰、白朗、金剑啸、舒群等人。通过与他们接触,使萧红开阔了眼界,增加了文学知识,而且还受到了一些***员爱国进步思想的影响。

小学语文书有几篇萧红的文章2两篇

火烧云这篇课文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是什么《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详情见一下网址::baike.baidu./view/363232.htm?fromId=117384

萧红的诗萧红的诗集《苦杯》带着颜色的情诗一只一只写给她的象三年前他写给我的一样也许情诗再过三年他又写给另外一个姑娘。昨夜他又写了一只诗我也写了一只诗他是写给他的新的情人我是写给我的悲哀的心的。感情的帐目要到失恋的时候才算的算也总是不够本。已经不爱我了吧尚日日与我争吵我的心潮破碎了他分明知道他又在我浸着毒一般痛苦的心上时时踢打往日的爱人为我遮避暴风雨而今他变成暴风雨了让我怎样来抵抗敌人的攻击爱人的伤悼。他又去公园了我说:“我也去吧。”“你去做什么!”他自己走了他给他新情人的诗说“有谁不爱鸟儿似的姑娘!”“有谁不爱少女红唇上的蜜!”我不是少女我没有红的唇了我穿的是从厨房带来的油污的衣裳为生活而流浪我更没有少女的心肠他独自走了他独自去享受黄昏时公园里美丽的时光我在家里等待着等待明朝再去煮米熬汤我幼时有个暴虐的父亲他和父亲一样了父亲是我的敌人而他不是我又怎样来对待他呢他说他是我同一战线上的伙伴我没有家我连家乡都没有更失去朋友只有一个他而今他又对我取着这般态度。泪到眼边流回去流着回去侵食着我的心吧哭又有什么用他的心中既不放着我哭也是无足轻重。近来时时想要哭了但没有一个适当的地方坐在床上哭怕他看到跑到厨房里去哭怕是邻居听到在街头哭那些陌生人更会哗笑人间对我都是无情了说什么爱情说什么受难者共同走尽患难的路程都成了昨夜的梦昨夜的明灯。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