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的曹操与刘备
提到东汉末年的乱世,无疑是一段令人极为神往的时期,在那时中国大地上人才辈出,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英雄史诗。而其中又以刘备领导的季汉政权最令人倾心,这里面不仅有后来《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影响,也因为其政治理念中包含的理想主义色彩。
汉昭烈帝刘备
在季汉的政治集团中,诸葛亮和刘备之间的关系也一直被视为君臣关系的标杆,刘备白帝城托孤时体现的信任,与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忠诚都是十分令人感动的。而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政治路线也被传为佳话,隆中对中的政治理念也一直被看做季汉的政治纲领。
但实际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和其之后的继任者都在坚决执行北伐的策略,他们积极争夺北方凉州地区的控制权。这似乎与隆中对中所提到的攻占荆州的路线有不符合的地方,之所以季汉政权会有这样的策略,除了当时他们必须要和占有荆州的孙权集团合作来抵挡曹魏的进攻之外,还与刘备集团中另一名深受信任的谋士有关,那就是法正。下面我就讲详细分析蜀汉后期的政治路线并借此来说明法正在季汉政权中的重要性。
季汉名臣法正
入蜀功臣法正的发迹之路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群雄并起,每一路诸侯都在积极扩张自己的势力以求获得逐鹿天下的资格。皇族刘备也是其中之一,不过他在起兵之初一直没能取得实质性的胜利,虽然其曾经短暂占据了徐州,但之后就被吕布和曹操所打败,陷入了流离失所的境地。直到其投奔刘表之后才获得了立足之地。之后其又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夺取了荆州的大半地区,在中国南部站稳了脚跟。
君臣隆中对
此时根据诸葛亮在隆中对的策划,刘备的下一个进攻方向就是西南的益州地区。但是由于当时益州地区的统治者是和刘备同为汉室宗亲的刘璋,因此刘备很难主动发起进攻。不过恰好此时曹操正在大举进攻汉中,汉中地区的领导人张鲁在曹军的压力下选择了投降,这让刘璋十分惊恐。因为汉中自古以来就是益州北方的门户,这让刘璋担心曹操下一个进攻目标就是自己。
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
而刘璋此时希望能够与占据荆州的刘备联合来一同抵抗曹操的进攻。而刘璋想要选举出一个合适的使者,此时法正的好友张松在刘璋麾下担任要职,他便向刘璋推举了法正。法正在出使之后,感觉到刘备是一名有着雄才大略的君主,比刘璋要优秀的多,因此法正便决定投靠刘备,并且向其献策让其攻取益州。
之后刘备接受刘璋的邀请进入益州,法正此时也在刘备的阵中,在他的建议下刘备的军队一直在葭萌关驻扎,并没有北上与曹操作战,他在这里消耗了刘璋大量的给养,使得刘璋十分恼火。之后法正见时机成熟,便提议让刘备挥兵南下,直取益州。由于他对于益州本地的地形十分熟悉,并且对于刘璋和刘璋麾下的将领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攻打益州的过程中法正能够屡屡识破刘璋的军事部署,这为刘备的胜利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在不久之后刘备的大军就来到了成都城下,刘璋将大势已去,便选择向刘备投降,而刘备也夺得了整个益州地区的统治权。
刘璋向刘备投降
在刘备进入益州之后,法正成为了刘备眼前的大红人。身居高位的法正虽然有着过人的才智,并且还在入蜀的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法正为人睚眦必报,与同僚们的关系并不是很好,因此有不少人希望刘备能够限制法正的行为,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又不便向刘备直接提出意见,因此便纷纷修书给诸葛亮,希望其能够规劝刘备。
诸葛亮知道法正深得刘备欢心
不过诸葛亮在接到这些书信之后,却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他解释到在刘备占据荆州的时候,虽然也有了立足之地,但是北有曹操的威胁,东边又有孙权在虎视眈眈,况且孙夫人还在其身边,这都是潜在的威胁。
而在法正的帮助下,刘备据有益州,这让他暂时处于了安全的境地,并且有了一展宏图的条件。这是刘备所梦寐以求的事情,因此他是绝对不会限制法正的行为的。从诸葛亮的这段话中,我们就能看出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诸葛亮的回复在《三国志·庞统法正传》中有如下记载: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而之所以刘备会如此看重法正,并且将其视为夺取益州过程中最重要的功臣,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法正是邀请刘备入蜀的使者,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刘璋统治集团。他的归附可以看做是刘璋统治集团内部人士的弃暗投明,这会让刘备在舆论中占据一定的优势,这对于刘备的军事行动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法正在进攻益州的过程中也确实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他的聪明才智在这个过程中显露地淋漓尽致,这是刘备重视法正的第一个原因。
东汉名士许靖
而且与此同时法正的家族是京畿名门,法正在入蜀之后也有一定的名声,法正的存在能够让刘备得到部分士族的支持。我们知道刘备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大多出身低微,这一点在当时是十分吃亏的。为了提升自己政治集团的影响力,刘备一直在尽可能地笼络名士。在他进入成都之前,刘璋手下的官员许靖就想叛逃到刘备军中,但是被刘璋发现,不过刘璋并没有对其进行处罚。
在刘备入城之后,他因为这件事觉得许靖不够忠诚,不能被委以重任。不过法正说许靖是天下名士,刘备必须要善待他,才能赢得士人的支持,因此许靖被授予了很高的官职。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于名士的渴求,因此其重视法正也就是不难理解的事情了。
法正对于关中的献策及其后来影响在刘备夺取了益州之后,接下来该如何发展就成为了其需要考虑的问题。当时曹操刚刚夺取了张鲁控制的汉中地区,并且留下了大将军夏侯渊和张郃在那里镇守。刘备一开始并没有打算直接攻打汉中地区。
不过法正却敏锐地感知到曹操之所以在夺取汉中之后没有直接对南边的益州发起进攻,一定是因为中原地区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法正的预感并没有错,当时在曹操统治的中原地区出现了多处叛乱,这对于曹操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曹操必须亲自回去处理这些问题。
曹魏名将夏侯渊
为了能够说服刘备出兵汉中,法正对于汉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阐释,并且列出了在三种发展态势下汉中不同的战略价值,而法正的这段话也成为了之后蜀国发展的根本方向。
首先法正认为汉中是益州向中原进发的必经之地,在夺取汉中之后,如果荆州地区的发展较好,则可以从益州,汉中,荆州三地发兵直接攻取中原和关中地区,这是上策。
假如条件不允许刘备发动全面进攻的话,那么就可以以汉中为基础,向北蚕食曹魏治下的雍州和凉州,扩大自己的疆域,增强自己的实力,再图进一步的发展,这是中策。
如果形势急转直下,汉中也可以作为益州的门户,增强自己的防御能力,保全西南一隅,留住最后的希望,不过这就是下策了。
从法正对于局势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法正出色的战略眼光,其对于战局的分析以及战机的把握都十分出色,这也让他赢得了刘备的信任。法正的进言在《三国志·庞统法正传》中有如下记载:
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东汉时期凉州地图
刘备在听取了法正的建议之后,便对汉中发动了进攻,在法正等人的规划下,刘备大军占据了定军山,击破了夏侯渊的大军,之后又在长时间的相持中逼走了曹操,夺取了汉中的统治权,刘备集团也发展到了其鼎盛时期。
不过好景不长,关羽虽然在后面的战斗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甚至一度逼得曹操想要迁都,但之后却在曹魏和孙权两个势力的围剿之下失败,刘备也失去了关键的荆州地区。这让诸葛亮为刘备规划的沿着汉水从荆州和汉中一起进攻中原的计划成了泡影。之后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失败则彻底断送了蜀汉恢复荆州的希望。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诸葛亮隆中对的策划还是法正的上策似乎都没有了实行的条件。
夷陵之战中刘备集团损失惨重
而在之后的战略制定上,诸葛亮也吸取了法正的意见,将他在关中时期的战略分析进行了完善,采用了其蚕食雍州,凉州的发展路线,其中凉州更是他们的发展重心。之所以诸葛亮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主要原因有两个:
其一是季汉争取是以恢复汉室为其终极目的的,如果此时因为国力不足就采取法正下策中到的防御政策的话,那么就会失去民心,而这对于季汉政权是十分重要的。其二则是当时的凉州地区生活着大量的羌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这让曹魏政权在那里的统治并不稳固,而且季汉政权内部还有这马超这样在凉州极具影响力的武将,这也是诸葛亮选择凉州作为战略重点的重要因素之一。季汉后期对于凉州的重视和持续攻伐在制定了攻取凉州的策略之后,季汉政权在其中后期便一直延续了这个策略。诸葛亮的多次北伐虽然名为攻取中原,但是实际上就是在贯彻法正的发展路线,他们也知道即使他们能够取得一定的胜利,也绝对不足以和中原的曹魏政权相抗衡,因此诸葛亮在取得小胜之后就会将当地的百姓迁入汉中和益州,以此来提升季汉的国力。
名将马超是季汉第一位凉州刺史
而且他还和凉州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希望他们能够站在自己这一边一起与曹魏作战。一旦这个计划成形,那么季汉就很有可能夺取陇右以及凉州的大量地区,如此以来,季汉就可以从凉州,益州和汉中三路出兵,共同进攻曹魏的关中地区了,这也是当时季汉政权最好的破局方法了。
为了贯彻这一策略,季汉在凉州问题上投入了大量的人才资源,诸葛亮的多次北伐就是以夺取凉州和陇右为根本目的的,而在其去世之后,姜维也屡次对凉州地区发起了进攻,他们都是季汉后期最重要的臣子,由此可见凉州的战略地位。
《三国演义》中的姜维形象
另一方面从季汉凉州刺史的人选上我们也能看出凉州的独特地位。在刘备称帝之后,季汉政权一共有三人先后担任凉州刺史,第一位是马超,其作为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在羌人心中有着不俗的威名。
而在马超去世之后,先后由魏延和姜维接替了凉州刺史这一职位,这两名将领在季汉的后期堪称肱股之臣,姜维更是以大将军的身份兼任的凉州刺史,由此可见凉州的攻防已经被季汉政权视为最后的希望了。姜维的官职在《三国志·姜维传》中有如下记载:
延熙元年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六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
从季汉后期的政治路线选择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刘备入蜀之后,法正在整体战略制定上的长远影响,在刘备败走白帝城的时候,诸葛亮曾经感慨法正若还在世,就能说服刘备放弃东征的念头,这也可以从侧面说明法正在刘备集团中的强大影响力。
季汉后期的栋梁大将军姜维
结语当我们提起三国时期季汉政权的发展方针的时候,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是避不开的话题。其在未出茅庐的时候就成功预见了之后天下三分的局势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但是认为这就是发展规划的全部则未免有失偏颇。
在刘备入蜀之前,其确实是按照诸葛亮制定的保有荆,益的发展方向在努力的,不过在其夺取益州和汉中之后,法正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有了明显的上升,这可能是因为在攻取益州和汉中的过程中,法正才是那个一直陪伴在刘备左右的谋士,而诸葛亮在这个时期则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了内政问题的处理之上。而之后法正提出的汉中三策更是成为了后期季汉政权的发展方针。在关羽丢掉荆州之后,诸葛亮也采纳了法正的建议,将凉州作为优先攻取的目标,由此可见法正在季汉政权中的地位,以及其出色的战略眼光。
东汉末年的乱世正是门阀政治萌芽的时期,在这个时候赢得士族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法正作为季汉政权中难得的名门之后,自然会受到刘备的重视,这也是法正能够在季汉政权中获得极高地位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