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生李生的文言文翻译字数少点【译文】
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讳的事,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有不明白的地方再问哟,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2.浔阳李生文言文翻译《浔阳李生》原文:
李生者贞元中举进士下第,归浔阳,途次商洛。会汉南节使入觐,为道骑所迫,四顾唯苍山万重,不知所适。时日暮马劣,无仆徒,见荆棘之深,有殡宫在焉,生遂投匿其中。使既过方将前去,又不知道途之几何,乃叹曰:“吾之寄是,岂非命哉!”于是止于殡宫中。先拜而祝曰:“某家庐山,下第南归,至此为府公前驱所迫,既不得进,又不得退,是以来。魂如有知愿容一夕之安。”既而闲望,时风月澄霁,虽郊原数里,皆可洞见。又有殡宫在百步外。仿佛见一人渐近,乃一女子,缕饰严丽,短不尽尺,至殡宫南,入穴中。生且听之闻其言曰:“金华夫人奉白崔女郎:今夕风月好,可以肆目,时欢再得,原稍留念。”穴中应曰:“属有贵客寄吾之舍,吾不忍去。乖一夕之欢不足甚矣。”其人乃去,归殡宫下。生明日至逆旅问之,有知者,是博陵崔氏女也,随父为尉江南,至此而殁,遂藁葬焉。生感之乃以酒膳致奠而去。
因为这是小说,为避免生硬,我的翻译以意译为主。译如下:
李生在唐德宗的贞元期间参加进士考试没考中,回浔阳的路上,途经商洛。恰好赶上汉南节度使进京见皇帝路过这里,那时老百姓在路上遇见当官的开道前驱必须立即躲避,因太仓促,李生被道骑逼得没处躲,顺着山路瞎跑。往四面一看只有万重的苍山,不知该往哪里跑。时间已是傍晚,马又差,又没有书童仆人,见荆棘的深处,有一座坟,李生就跑到荆棘中躲避。等节度使走了,便起身想走,又不知道路在哪里,于是叹道:“我今天藏身在这个地方,真是天意啊!”因而只好在坟地过夜了。先向坟墓一拜,继而祝曰:“我家在庐山,考进士不中,如今南下回家,到这里被府公大人的前驱逼迫,既不能进,又不能退,这才来到这儿。魂魄如果有知,请容留我过一夜。”然后往四处闲望,此时月光明亮,几里外的景物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又发现百步外另有一座坟墓。仿佛见一个人,渐渐往这边走,原来是一个女子,打扮很整齐,身高不足一尺,到这个坟墓的南面走进到坟里去了。李生注意听听到她说:“金华夫人奉命告诉崔女郎:今晚上风月好,可以观赏风景,请再来欢聚,以释惦念。”坟中有人回答说:“我这里有贵客在家,我不能离开。咱们少聚会一夜,没关系的。”于是那个女子离开,回到了那边的坟里。李生第二天到旅馆问人,有知道的,说是博陵的崔氏女,随父亲去做江南尉,不幸死在这里,被简单埋葬了。李生很感激她,就准备了酒饭祭奠后才离去。
3.王生李生的文言文翻译字数少点【译文】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讳的事,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4.英语翻译翻译古文《李生论善生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讳的事,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5.文言文在线翻译(全文翻译)译文:
李文定家中贫寒,与他住同一条巷的李生,时常给他钱来接济他。李文定感谢他的好意,与他结拜为兄弟。后来李文定考取了进士,李生派人给他送了一封信,同他拉拢关系,李文定仅仅在嘴上说谢谢,没有回信。李生很生气说李文定忘恩负义,然后不再通信。
十年后李文定当上了左丞相,向皇上禀奏书生旧日周济体恤的恩情,想给他一个官职,用来报答他的恩情。皇上下诏授予姓李的书生以左班殿直的官职。李文定命人制作袍笏,给州将写了一封信,让州将把李生送到上任的地方。
李文定与他共叙旧日的友谊,并且感谢他说:“你以前对我的接济,一直不敢忘记,有幸获得恩典,才实现报答你的愿望。”这样众人被李文定宽广的胸怀折服,不是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的人所能达到的。
原文:
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公感其意拜为兄。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公口谢之而已,不答。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诏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极不敢忘,幸被误恩,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扩展资料:
本文选自文章《李文定报德》。《李文定报德》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李文定报答故人恩情的故事。启示我们在对待一个人或一件事时,应当懂得包容,知恩图报。
李文定公叫李春芳。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李春芳状元及第,授翰林修撰。以善写青词得明世宗赏识,升翰林学士。历官太常少卿、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并加太子太保。嘉靖四十四年(1556年),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与严讷共参机务。
李春芳性恭谨,治谕平恕,被时人比作李时。才虽不及而清廉过之。与严讷、郭朴、袁炜同有“青词宰相”之称。著有《贻安堂集》十卷。万历年间的首辅王锡爵写的《太师李文定公传》,记载了李春芳退休生活的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