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视现实。农村初中生大多来自偏远的乡村,而且很多是留守儿童,家庭缺爱,学习缺辅,数学基础总体较差,如果现任教师对此一味进行唠叨、责怪,只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损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只能正视现实,从本班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2.老师坚信。学生除了弱智者外,都可以学会数学。老师应积极鼓励、暗示学生“我能行”,如果不能坚持这一信念,就会使一部分学生不能从老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造成师生间感情的疏远→发展到在课堂上不听你讲课→反感你上课→厌恶数学→逃避并放弃学习,最终会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3.学生自信。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思维严密、逻辑推理性强。一些学生学不好数学,主要是没有信心。因此老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后与学生交流、单独辅导都应该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点燃自信的火花。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从基础一点点补起,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他们才不会出现这样的恶性循环:“成绩差→学习数学没有兴趣→学习积极性低→成绩更差”。以真爱呵护学生,真诚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坚持民主,对学生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教师在学习方法上注重指导,在语言上注意激励,在心理上积极暗示,从而在全班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风气,教学质量定会得到大面积提高。
4.大胆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讲出自己的见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一观点已得到广大同仁的认同。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都有面子与自尊,因此当学生讲述自己的见解出现偏差甚至错误时,教师不应马上否定、给出批评,而是与班上其他同学一起分析该同学的解题思路、方法及公式的理解运用、计算是否正确,应尽量做出积极的引导和评价;当学生给出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有比老师的更高明,应受到充分的肯定、鼓励与表扬。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进步的取得、老师表扬、赞许是学生克服困难的动力和产生求知兴趣的源泉。只有这样通过赏识,学生才会更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
5.以身为范。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敬业精神、责任心会感染学生,并让学生自觉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如果老师懒散,几天才把作业、试卷批改出来,根据遗忘规律,学生几乎忘记得一干二净,学生没有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功,他们就会逐渐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甚至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