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太湖片的代表方言(地级市以上)

上海话属于太湖片。是现代吴语地区的最有影响力的方言。这不仅是因上海的城市地位,更是由上海话的历史形成和特点决定的。上海旧属松江府,曾隶属嘉兴辖下,语言以嘉兴话为主。松江府成立后,松江地区方言在嘉兴话的基础上独立发展,形成吴语中发展相对滞后的松江话。根据《松江府志》记载:明代是“府城视上海为轻,视嘉兴为重”。而到清朝则是“府城视上海为轻,视苏州为重”。苏州话因其权威性和丰富的文学形式(吴语小说、传奇、弹词和民歌等)对上海话也有过重要影响。上海开埠后移民大量涌入,各路移民的语言对上海话造成了一番影响,尤以宁波话为重。因为宁波人数量大、且有社会地位,上海话的第一人称复数“阿拉”即来自宁波话。这样形成以上海本地话(松江话)为主,多种吴语方言(宁波话、苏州话为主)的共存、混杂和融合的新上海话。新上海话继承了老上海话的基本特色,融合了北部吴语的主流特征,一跃成为太湖片吴语区发展最快的方言,也替代传统的苏州话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吴语方言,并与苏州话一起成为当代吴语的代表方言。人口来源多方化是造成上海话语音简化并成为各地吴语“最大公约数”和代表音的原因之一。上海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都十分易于其他吴语使用者理解。所以上海话有成为吴语起码是北吴语地区的通用语的基础和趋势,曾经在80年代前成为长三角地区通用语。由于推广普通话,上海话在吴语区的影响力有所降低。上海方言中所包容的这些上海文化的精神积淀,和上海的石库门、近代建筑这些物质文明融和一起,交相辉映,是上海人民智慧和勤奋的结晶和遗产。这种繁荣的都市文化,是中西融合的、博大多元的、雅俗同赏的海派文化。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思想情调以及多样化的文艺趣味都溶化在上海话和上海海派文化中,吴侬软语伴随着上海人的亲乡情结,荡漾在那些具有浓厚乡土情的上海话民歌、童谣、绕口令、顺口溜、谜语、老古闲话、文艺作品里,萦绕在闾里巷间。可以说上海话,是构成海派文化的重要根基。苏州话属于太湖片。近代中国有四大白话:京白、韵白、苏白和粤白。而苏白无疑当时是江南地区最流行的语言。由于江南地区的发达,较多苏州人能够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其中读书是苏州人从事较多的行业。从唐代到清代,苏州地区的状元占有所有状元的很大的比例,明清一度达到五分之一。上层社会的精英中较多的也是苏州籍。古人云:“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上层社会,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上层人物大多以苏州话为荣。《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作者是松江府人韩邦庆。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对话皆用苏州方言是该书的鲜明特点,使用苏白也是19世纪兴起的吴语小说的共同特点。常州话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或称常州小片。毗陵为常州古称之一,毗陵小片是以常州来命名的吴语太湖片其中一个分支,使用人口位居吴语各小片第2位,流行于常州以及周边古时属于常州府的大部分地区。吴方言按语言特点可划分为5个片区,即:太湖片、台州片、东瓯片、婺州片、丽衢片。其中太湖片又可分为6个小片,即常州小片(或称毗陵小片)、苏沪嘉小片、湖州小片(或称苕溪小片)、杭州小片、临绍小片、明州小片。常州市区话与周边地区的毗陵小片略有差异,是常州话的代表。常州话作为吴侬软语的一员,发音相较于苏州话更偏硬朗。因其自身大量的古汉语元素,故尤其适宜诗词吟诵(常州吟诵)。无锡方言位于吴语太湖片常州(毗陵)小片和吴语苏沪嘉小片的过渡方言带上,因此靠近常州武进的西部乡镇的语音与靠近苏州、常熟的东部乡镇的语音面貌有着明显的不同,由于无锡地理上处在常州与苏州之间,因此城区话又兼具两小片方言的一些特征。东临苏州、常熟,西接常州,无锡话属于吴语的一种方言,类似于常州话、苏州话、上海话、湖州话、江阴话等等。东南鸿声片属于苏州口音,而东北羊尖港下一带又带有明显的常熟方言特色,而西部陆区,胡埭马山一带又有武进话特征,从描写语言学角度来看,无锡话形容词可分为基式和变式两类,其中基式分单音节和双音节,变式分重叠式、扩展式(又分前加式、中嵌式和后附式三种)。无锡话中的形容词在构成形式、表义作用和语法功能方面有一定特色。杭州话属于太湖片。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但受官话的影响很大。杭州方言受外来影响最大的要数宋朝迁都和清代驻军。此处的杭州话指杭州城区方言,不包括杭州辖县和杭州郊乡的临绍小片等方言。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30年间,进入杭州的北方居民已超过当地人口。当时南渡士民带来的以汴梁为主的当时宋朝的北方“官话”,对南方本地话施加影响。终于使杭州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起了很大的变化,染上了浓厚的宋朝时的北方话色彩。清政府被推翻后,旗下营被迫解散,数量众多的旗人子弟和随军家属便混入杭州的普通百姓之中,他们浓重的北京“官话”,进一步使杭州话受到影响。再次对杭州话影响较多的是以绍兴话(当然萧山方言也有一定的影响)为代表的临绍方言,杭州与绍兴的依存程度类似上海与苏州。无怪乎学界认为杭州方言是“具有吴方言外衣的南方官话”。实际上由于长期以来人口流动和经济交流杭州方言受到周边吴方言地区的影响也不足为奇。绍兴有句谚语:“经济人断勿得杭州路”,是说绍兴人来杭贩卖物品或经商定居的多,而且占据了当时杭州主要的上流社会。杭州也有一句谚语:“杭州个萝卜绍兴种”,是说有很多杭州人的祖籍在绍兴地区。绍兴人多了绍兴话对杭州就有了影响。宁波话属于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是甬江小片的代表方言,通行地域包括宁波市所属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镇海区、北仑区.鄞州区、奉化市、象山县和余姚市丈亭、陆埠以东,慈溪市观城以东及宁海县岔路以北地区。余姚.慈溪两市西部地区属临绍小片,宁海县岔路以南属台州片。宁波和舟山两市辖地内,诸方言十分接近,内部一致性很高。随着近代移民的关系,宁波话对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中的市区上海话也有较大影响。随着时代的前进,宁波方言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作为通商口岸,也吸收了一些外来成分,融入宁波话的外来成分,是一些英语、日语的译音。人们都说舟山话和宁波话上海话差不多,其实舟山话是和后两者有点相似,但更有这它本身的特点,舟山话区别于上海和宁波话说起来给人感觉更柔,更顺口,舟山话带有海岛人的直爽,干脆。舟山话系吴语甬江话的一个分支。一直以来舟山与宁波一衣带水,舟楫往来,历年海禁解除,回到舟山的多数都是从宁波过来的。历史上舟山和宁波就是甬江文化圈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