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的禅诗

静坐诗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五代守安禅师

出定吟

禅宫寂寂白云封,枯坐蒲团万虑空;

定起不知天已暮,忽惊身在月明中。

                ——清末敬安禅师

    两位禅师,两首禅诗,两种方法,两个境界。

    先看守安禅师的禅诗静坐。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南台山上,静坐的禅师,一炉香火,缕缕青烟,当下景物自然活泼,寂静明了。终日安住在当下,不散不乱,万千思虑自然忘却消失。 

    “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当下的境界,不是用息灭心念的方法去消除妄想,而是因为自心当下本来寂静明了,没有什么事可纠结思量的。

    妄想本空,知道就行,不管它,即于心无碍。青山原不动白云任东西,安住当下,清净无为,不用静心心自静,不用安心心自安。当下就是自心。

    再看敬安禅师的禅诗出定吟。

    “禅宫寂寂白云封,枯坐蒲团万虑空”,禅宫里面寂静深沉,外面白云裹封,禅师枯坐在蒲团上万千思虑都被空亡。

    敬安禅师的描述是另一番景象。先把打坐的地方贴上“寂寂”的标签,并且还被白云密封紧裹,不见日月不见天。相由心生实际上这是心智被无明妄念覆盖了。

    还未上座,先掉进妄想的深坑。在这样的情形里,只能无奈枯坐,让思虑空亡,毫无生气迹象。这样的空无疑是头脑造作出来的空,自然不会有智慧可言。

    “定起不知天已暮,忽惊身在月明中。”出定后不知白天已经过去,忽然惊疑自己处在晚上的月光中了。

    硬是把心念息灭的枯坐,肯定会粘着在无明无知的顽空一面,失去觉知的禅师,出定后一旦发现不是白天入定时的情景,就会立刻被境界牵转,继而发生惊疑。这是把空、有打成两截的结果,入定心枯寂然沉静,出定烦恼分别依旧。

    敬安禅师一直在头脑里折腾,守安禅师全然于当下自在。

    守安禅师的这首禅诗,并非无缘之作,而是为点拨学僧的开示。

    据五灯会元记载,僧问:“人人尽有长安路,如何得到?”师曰:“即今在甚么处?”问:“寂寂无依时如何?”师曰:“寂寂底,渐耳!”因示颂曰:“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思量。”

    意思是,学僧问:“人人都有自心,怎样才能证得?”

    禅师说:“你现在在哪里?”意思是“当下就是你的心,你还要到哪里去找?”

    学僧不明白,就去头脑装的知识里找,什么惺惺寂寂,寂寂惺惺,什么本来无一物,那个是不是?

    禅师说:“你去找那个寂静、空无的东西,就慢了!”

    于是就作诗开示予以点拨:“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思量。”

    不找不绕,当下就是啊。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