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辉的职业生涯

卢辉在广州的棋坛逐渐起步并走向开阔的境界,和冯泽(冯敬如)有关。那时冯泽常在河南担竿巷的华光庙摆棋摊。这里是卢辉去搭棚上工的必经之路,棋艺已有相当功底的卢辉,既爱弈又为了磨练棋艺,每经过冯的棋档时,若还没有棋客入门,便放下四枚铜板,下一局棋,给冯泽开市。这样日积月累,逐渐提高了棋艺。卢辉锻炼棋艺,当然不仅仅在家里,也包括向其他名手的挑战。卢辉棋艺初步成长后,就寻机试剑。那时海幢寺和伍家花园等处弈棋已比较热闹。在那里卢辉起初找二三流的棋手对弈,总占上风,大约一年左右时间,卢辉的名声也逐渐叫响起来,人人都知道卢权之子卢辉的棋,较他父亲还胜一筹。对中国现代象棋史上具有意义的“东南大赛”,对广东省棋坛,起了“点火”的作用。之后广州的棋界更加活跃,在众多棋手的殷切愿望和纷纷要求下,首届广东省象棋比赛终于开始了。棋赛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时间在1931年冬,赛地在广州市,但参加者不限地域,只要到广州报名和比赛,都属于参赛的范围。消息一传开后,四面八方参加报名者多达140多人。比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初赛于12月20日揭幕,至万日止,共进行6天。对在广州棋坛已大有名气的卢辉来说进入复赛似无问题,但不料突出意外。原来黄松轩抽得十六组的签,而卢也同时抽得十六组,于是卢、黄在初赛中火并。当时采取的是三局两胜制,第一局卢应股未胜,第二局卢后走致负,第三局卢后走,且急于翻本,竟以颇为吃亏的列手炮还击,结果又输给黄。好在当时组赛者考虑到“二强相遇”的情况,败者和败者再斗,仍可进入下一轮比赛,于是卢和另一名棋手赵培同获第十二组的复赛资格。复赛采取单循环制,胜者2分,和棋各1分,负者不得分,又由于尚有23人参加角逐,经过22轮、4天的比赛,黄松轩以十七胜五和、卢辉以十九胜一和二负,同得39分,紧随其后的是冯敬如38分、李庆全37分,再后面分数差距都在6分以上。按规定由前三名进入决赛,即由同得39分的黄。卢和38分的冯进行。为了增加热烈气氛,比赛采用了别开生面的“人棋”形式,将赛场设在露天广场上。1931年的最后一天,广州惠福路大佛寺内的广场上,早已用粉线划成的棋盘宽宽地躺在地上,棋子由仁威小学的童子军扮演。按照赛程卢辉先对冯下了二局成和棋,次为冯对黄一和一负,最后一场由黄对卢。在初赛中卢因失机而二负于黄,复赛中虽想一搏,但黄功夫老到,仅以和局告终。卢获得亚军人称“亚王”。省赛进入决赛时,黄对卢的几局棋自然不敢掉以轻心,在行棋中尽量避开卢的“五七炮”,但这样一来,也束住了自己,所以卢先行的一局,尽管没有安上“五七炮”,但争战十分激烈,至第十回合已具较好形势,最后卢以车炮兵一士双相且立于较好位置而获胜。惜再战已呈再衰三竭,祗获亚军而归,“四大天王”亦告产生了!解放后,卢辉较少参加枰场角逐,尤其是“文革”之后,广州棋坛人才辈出,但他仍身不离枰场,弈棋不断。他除了每周一次要去文史馆例行学习外,身不离棋,参加第一工人文化宫等处的棋艺讲解活动,为象棋事业的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既锻炼了自己的身心,也在弈棋中促进了长寿和健康。由于解放后的安定生活和卢辉本身的素质,他讲棋台风纯真,很有风度,给人以一个美好的形象。他讲解对局时,夏天常穿白府绸短袖衬衫,手执一柄白纸摺扇,既扇风,又作道具;冬天,则穿一套蓝色干部服,头戴黑呢帽,脚上则是胶底黑色布鞋,一副古朴纯真的样子。卢老讲棋很守时,他家在珠江南岸,离一宫很远,有他的棋艺活动时,他总是提前半小时到达,或坐着休息,养精蓄锐,或与棋人们侃天。他的生活哲学是乐天知命,不与人争。卢老虽然文化不高,讲起棋来不像有些棋评家那样丰富有理性,但口音清晰,声音洪亮,声调抑扬顿挫,有板有眼。且常用实战的术语,而增加了讲棋的趣味性,如“三子归边成一局”,“子多能解围”,“象棋象棋,有象有棋,无象无棋”等,常能恰到好处地点缀棋评,增加风趣。卢老在作棋评时,还喜欢介绍攻杀对局,尤其对北派的王嘉良、孟立国、韩福德等的对局,更是讲得栩栩如生。有时逢到关键之着,卢老则卖个关子,让大家先思考一会儿,但是再在扩音机上说:“咳,不要怕,人家还有好棋呢。”接着他把妙棋、解着,画龙点睛般讲出,使棋迷在得到精神享受中,增进棋艺知识。卢老是众多名棋手中的一个长寿者,除弈棋不止,促进心脑不断运动外,和家庭十分和睦有关。卢老之妻是个纺织女工,退休后常在公园消闲。卢老于1994年回归天国,享年91岁。他留给棋坛的除了丰富的棋艺作品外,还有一颗平常的心。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