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樗文言文答案

1.文言文郁离子序所在试《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

思想内容以道为本兼与儒家相结合。立意与行文变幻奇诡,颇得庄子精髓。

嘉靖丙辰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合刻於开封。刘基认为万物有道,道不可逆;二、物有两极,对立统一;三、理一分殊,探其本质;四、智胜于力,知所未知;五、以物以理,取象思维。

思维深得道家思维的精髓。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写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一生中最鼎盛之际,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

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一般认为脍炙人口的寓言体政论散文集--《郁离子》,是刘基对蒙元王朝彻底失望、隐居青田故里而著。

《郁离子》作为刘基为天下后世立言的不朽名著,其创作动机与学理体系,吴从善《〈郁离子〉序》称云:夫郁郁,文也;明两,离也;郁离者文明之谓也。非所以自号其意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底文明之治耳![23]刘基高弟徐一夔《〈郁离子〉序》称:郁离者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离子》。

……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大概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刘基在《郁离子》未了也提到:仆愿……讲尧舜之道,论汤武之事,宪伊吕,师周召,稽考先王之典,商度救时之政,明法度、肄礼乐,以待王者之兴。

[24]《郁离子》确是一部为后代立言的经世名作![25]刘基《郁离子》的寓言体风格可谓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26]在这点上颇似《庄子》的语言风格,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辞富丽、气势磅礴、感染力强。

更为重要的是,《郁离子》还吸收改编了一些《庄子》的寓言来就事论理。兹举数例以说明:《庄子·齐物论》中有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27]《郁离子·天地之盗》篇则痛斥艾大夫使役民的权术,而主张聚其所欲而勿施其所恶的养民观,刘基以为艾大夫之术无非朝四而暮三,并无实质改变。

[28]刘基在《郁离子·瞽聩》篇中又对狙公赋茅的寓言进行改写,旨在说明百姓造反起义、反抗剥削压迫的正义性与合理性,实对有道伐无道的汤武革命论的讴歌与赞美: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群狙於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

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

曰:然则吾何假於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29]不难看出,庄子笔下的众狙尚未开化,处于蒙昧愚钝状态,狙公与众狙是一种饲养与被饲养的关系;刘基笔下的众狙已经摆脱愚昧,要求获得自由、新生,实即对反抗压迫、造反革命精神的一种肯定。《庄子·逍遥游》有蟪蛄不知春秋的例子,[30]意指生命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

《郁离子·螇螰》篇称螇螰冬春不知也,[31]显然源于《庄子》,因为螇螰即是蟪蛄,即一种寿命很短的蝉。《庄子·秋水》有鸱得腐鼠句,[32]《郁离子·神仙》篇则有鸱鸮之见人而吓也[33]的引用。

《庄子·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於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34]庄子与惠施的对话向我们阐释了无用之木之不夭斤斧的道理。刘基在《郁离子》中也有征引樗以恶而免割,娄瓜以苦而不烹[35],也是同样的事理。

除却《郁离子》,刘基的众多诗文中也有许多《庄子》痕迹。《杂诗四十一首》中大鹏抟扶摇,斥鷃笑蜉蝣即借用了《庄子·逍遥游》中大鹏、斥鷃与蜉蝣的故事。

刘基《樵渔子对》藉隐者之。

2.谁有训子的那篇文言文和翻译有一个土财主,家里很有钱,但是他家世代都不识字。

这个财主觉得这样不好,有一年,聘请一个楚国的老师给自己的儿子上课,教文化。这个老师于是就开始教财主的小儿子拿笔描红。

在纸上写了一划,教他说:这个字念“一”;在纸上写了两划,教他说:这个字念“二”;在纸上写了三划,教他说:这个字念“三”。地主家的儿子于是就感到很高兴,原来写字这么简单!扔下笔,就去找他爸爸,说:“我学会写字了!我学会写字了!可以不用先生教了,我自己已经全都学会了!可以让先生回家了!”这个地主很高兴,就听了儿子的话。

给了那个楚国先生一些钱,让他回去了。不久以后地主准备找他的亲家朋友,一个姓万的人吃点喝点,让他的儿子早上起床写个请贴,写了很长时间也没写好。

这个财主就去看个究竟,问怎么回事?于是他儿子就抱怨说:“天下有那么多的姓氏,姓什么不好?非要姓万!我从早上起床就开始写,写到现在,才写完五百划!。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答案:这药物能防止手冻裂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有的人不免于漂洗绵絮,就是使用它的地方有不同啊。答案: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试题分析:

小题1:A项,“以”,①介词,用;②介词,因。B项,“而”,都是顺承关系的连词。C项,“之”,①助词,的;②代词,指这类人。D项,“其”,①代词,指樗树;②表选择问,还是。

试题分析:

小题2:C项,“希望庄子能接受儒家的观点”说法错误,文中没有谈论儒家的学说。

试题分析:

小题3:翻译这两句话,要注意其中重要的实词的含义:“一”,相同;“封”,封官;

“所用”,使用的方法。注意句式:“不夭斤斧”,不会因“斤斧”而夭折。“安所困苦”是困苦在什么地方。

4.翻译两篇古文1:【原文】惠子谓庄子曰①:“魏王贻我大瓠之种②,我树之成③,而实五石④。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⑤。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⑥。

非不呺然大也⑦,吾为其无用而掊之⑧。”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⑨!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⑩,世世以洴澼?为事(11)。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12)。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13),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14)。越有难(15),吴王使之将(15),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17)。

能不龟手一也(18),或以封(19),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20),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21)!”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22)。

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23),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24),立之涂(25),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26)?卑身而伏(27),以候敖者(28);东西跳梁(29),不辟高下(30);中于机辟(31),死于罔罟(32)。今夫斄牛(33),其大若垂天之云。

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34),广莫之野(35),彷徨乎无为其侧(36),逍遥乎寝卧其下。

不夭斤斧(37),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中间可容纳五石的东西。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

把它剖开做瓢,过分大而且很平浅,无法容纳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大而无用,就砸烂了它。”

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制造预防龟裂冻疮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棉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

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

’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入侵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

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系在腰间做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不能装东西?看来先生你还是茅塞不通啊!”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

它的树干有赘疣瘢痕,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

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

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斄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

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

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祸害呢?”【注释】①惠子:宋国人,姓惠名施,做过梁惠王的相。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

②魏王:即梁惠王。贻(yí):赠送。

瓠(hú):葫芦。③树:种植、培育。

④实:结的葫芦。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⑤举:拿起来。⑥瓠落:又写作“廓落”,很大很大的样子。

⑦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⑧为(wèi):因为。

掊(pǒu):砸破。⑨固:实在,确实。

⑩龟(jūn):通作“皲”,皮肤受冻开裂。(11)洴(píng):浮。

澼(pí):在水中漂洗。?(kuàng):丝絮。

(12)方:药方。(13)鬻(yù):卖,出售。

(14)说(shuì):劝说,游说。(15)难:发难,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

(16)将(jiàng):统帅部队。(17)裂:划分出。

(18)一:同一,一样的。(19)或:无定代词,这里指有的人。

以:凭借,其后省去宾语“不龟手之药”。(20)虑:考虑。

一说通作“摅”,用绳络缀结。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

(21)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22)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23)大本:树干粗大。

拥(拥)肿:今写作“臃肿”,这里形容树干弯曲、疙里疙瘩。中(zhòng):符合。

绳墨:木工用以求直的墨线。(24)规矩:即圆规和角尺。

(25)涂:通作“途”,道路。(26)狸(lí):野猫。

狌(shēng):黄鼠狼。(27)卑:低。

(28)敖:通“遨”,遨游。(29)跳梁:跳踉,跳跃、窜越的意思。

(30)辟:避开;这个意义后代写作。

5.求:文言文翻译是《史记译文:天地之间正气存,赋予形体杂纷纷。

地上江河与山岳,天上日月和繁星。人有正气叫浩然,充塞环宇满盈盈。

生逢圣世清明年,平平和和效朝廷。国难当头见气节,永垂青史留类名。

齐国太史不惧死,崔杼弑君载史籍;晋国董狐真良史,手握“书法不隐”笔;韩国张良雪国耻,椎杀秦皇遭通楫;苏武留胡十九年,终日手持汉朝节;巴郡太守老严颜,甘愿断头不妥协;晋代侍中名嵇绍,为救国君酒热血;张巡当年守雎阳,咬牙切齿讨逆贼;常山太守颜杲卿,骂敌骂断三寸舌;辽东管宁“着皂帽”,清操自励若冰雪;诸葛《出师》复汉室,鞠躬尽瘁何壮烈!祖逖渡江誓击楫,奋威慷慨吞胡羯;秀实夺笏击狂贼,贼头破裂直流血。浩然之气多磅礴,志士英名万古存。

每当正气贯日月,谁把生死放在心。地靠正气得以立,天靠正气成至尊。

三纲靠此得维持,道义以此为本根。可叹我生逢乱世,竞无才力救危亡。

被俘仍戴南国帽,囚车押我到北方。折磨摧残何所惧,酷刑只当饮糖浆。

牢房死寂见鬼火,春来紧闭黑茫茫。老牛骏马共槽食,鸡窝里面栖凤凰。

一旦染病便死亡,枯骨弃野多凄凉。如此恶境囚两载,各种毒害不能伤。

牢房阴森令人哀,是我安乐之天堂。岂有智谋与巧计,能防邪毒来伤身。

光明磊落忠义心,我视生死如浮云。我心悲伤悠绵绵,好似苍天哪有边?贤哲虽然已远去,榜样令我心更坚。

檐心展读圣贤书,光华照彻我容颜。原文: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

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6.《短章一束》文言文翻译其中10篇2董宣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③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

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篓④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炮,请得自杀。”

即以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

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

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救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33晋书列传第五十王羲之(子玄之凝之徽之徽之子桢之徽之弟操之献之)许迈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

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

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

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累迁长史。亮临薨上疏称羲之清贵有鉴裁。

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曰:“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

至如足下出处,正与隆替对,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幸徐求众心。卿不时起复可以求美政不?若豁然开怀,当知万物之情也。”

羲之遂报书曰:“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自儿娶女嫁便怀尚子平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

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吾虽无专对之能,直谨守时命,宣国家威德,固当不同于凡使,必令远近咸知朝廷留心于无外,此所益殊不同居护军也。

汉末使太傅马日磾慰抚关东,若不以吾轻微,无所为疑,宜及初冬以行,吾惟恭以待命。”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

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复图再举又遗浩书曰:知安西败丧,公私惋怛,不能须臾去怀,以区区江左,所营综如此,天下寒心,固以久矣,而加之败丧,此可熟念。

往事岂复可追,顾思弘将来,令天下寄命有所,自隆中兴之业。政以道胜宽和为本,力争武功,作非所当,因循所长,以固大业,想识其由来也。

自寇乱以来处内外之任者,未有深谋远虑,括囊至计,而疲竭根本,各从所志,竟无一功可论,一事可记,忠言嘉谋弃而莫用,遂令天下将有土崩之势,何能不痛心悲慨也。任其事者岂得辞四海之责!追咎往事,亦何所复及,宜更虚己求贤,当与有识共之,不可复令忠允之言常屈于当权。

今军破于外资竭于内,保淮之志非复所及,莫过还保长江,都督将各复旧镇,自长江以外,羁縻而已。任国钧者引咎责躬,深自贬降以谢百姓。

更与朝贤思布平政,除其烦苛,省其赋役,与百姓更始。庶可以允塞群望,救倒悬之急。

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尚德之举,未能事事允称。当董统之任而败丧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

今亟修德补阙,广延群贤,与之分任,尚未知获济所期。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宇宙虽广,自容何所!知言不必用,或取怨执政,然当情慨所在,正自不能不尽怀极言。

若必亲征未达此旨,果行者,愚智所不解也。愿复与众共之。

复被州符增运千石,征役兼至,皆以军期,对之丧气,罔知所厝。自顷年割剥遗黎,刑徒竟路,殆同秦政,惟未加参夷之刑耳,恐胜广之忧,无复日矣。

又与会稽王笺陈浩不宜北伐,并论时事曰:古人耻其君不为尧舜,北面之道,岂不愿尊其所事,比隆往代,况遇千载一时之运?顾智力屈于当年,何得不权轻重而处之也。今虽有可欣之会,内求诸己,而所忧乃重于所欣。

《传》云:“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今外不宁,内忧已深。

古之弘大业者,或不谋于众,倾国以济一时功者,亦往往而有之。诚独运之明足以迈众,暂劳之弊终获永逸者可也。

求之于今可得拟议乎!夫庙算决胜,必宜审量彼我,万全而后动。功就之日便当因其众而即其实。

今功未可期而遗黎歼尽,万不余一。且千里馈粮自古为难,况今转运供继,西输许洛,北入黄河。

虽秦政之弊未至于此,而十室之忧,便以交至。今运无还。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