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人格的生物遗传学基础(生理差异,行为差异)
第一节艾森克(HansJ.Eysenck)的人格理论
一、基本理论(特质论观点,实验心理学的方法)
背景、古希腊Hippocrates的“体液说”,根据某种体液在人体中占据的优势分成不同的气质类型、
血液-多血质、活泼,好动,热情,愉快-春天
粘液-粘液质、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动作缓慢,变化少-冬天
黄胆汁-胆汁质、直率,精力旺盛,暴躁,动作快-夏天
黑胆汁-抑郁质、孤僻,敏感,发愁,惧怕-秋天
罗马医生Galen认为、四种体液和冷、热、干、湿四种身体特性
组合形成性格(character)
评述、假设不正确,将复杂的人格简单化。冯特的两维模型
两维说、“强情绪性”-“弱情绪性”;“变化快”-“变化慢”
Eysenck的人格维度、外倾-内倾;神经质-稳定性
二、基本概念及测量
人格的主要因素、1、外倾性(Extraversion,E),2、神经质(Neuroticism,N)3、精神质(Pschoticism,P)
EPQ量表的测量
三、人格的结构
人格的四水平基本结构、特殊反应,习惯性反应,特质,类型
四、人格维度的测量(EPQ)
第二节、人格维度的实验研究
1、内外倾的具体含义典型表现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与内外倾的关系
唤醒水平(arousal)激活-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神经质差别
皮层唤醒水平-大脑网状结构的机能-内外倾差别
高激活水平常常也是高唤醒水平,神经症者的神经质与外倾性呈负相关.
唤醒水平中用心率(HR)和皮电(GSR)反应自主神经活动-N
以脑电(EEG)反应皮层的活动-E
3、内外倾与感觉剥夺的关系
外倾者唤醒水平高,渴望刺激,耐痛,对感觉剥夺的耐受低
内倾者唤醒水平低,躲避刺激,敏感,对感觉剥夺的耐受高
第三节、人格的生物学基础
个体差异的生物学基础论据、
1)内外倾的稳定性,
2)跨文化研究
3)遗传率问题、双生子研究(成人稳定的人格特质40%来自遗传)
4、对艾森克人格理论的评价
1)艾森克强调类型(type),即维度,而非特质.因为、
a.特质间相关较高,难以进行系统描述和精细研究,而类型或维度则可用于深入研究
b.特质水平上的研究无法重复,而类型或维度的研究则可重复.
2)将人格看成连续体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是当代人格的主流思想.
3)强调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人格,不同于只用问卷的传统方法,具有独到之处
4)强调“唤醒”的概念
5)理论简洁明了,测量工具使用简便
第四节儿童气质的研究
Thomas&Chess的九维度气质理论(NYLS)
1、活动水平(Activitylevel)、在活动中,儿童动作的数量和速度
2、节律性(Rhythmicity)、饥饿、睡眠和排泄等生理机能是否规律
3、趋避性(Approach-withdrawal)、对新刺激的最初反应特点。
4、适应能力(Adaptability)、儿童对新环境或新刺激的适应过程
5、反应阈限(ThresholdofResponse)、指能够引起儿童注意的最小刺激强度。
6、反应强度(IntensityofReaction)、表达情绪反应的能量水平
7、心境(QualityofMood)、指儿童睡醒后几小时内的优势情绪.
8、注意力分散度(Distractibility)、指儿童的注意力是否容易从正在进行的活动中转移。
9、注意广度和持久性(AttentionSpanandPersistence)、指从事一种单一活动时稳定注意时
间的长短)。
节律性、趋避性、适应能力、反应强度和心境、容易抚育型(Easy)、发动缓慢型(Slow-to-warm-up)和抚育困难型(Difficult)。
1、儿童气质类型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2、“良好适应”(goodnessoffit)模型
第五节、进化论人格心理学
1、自然选择与心理机制自然选择过程导致生理、心理特点进化
恐惧、愤怒、依赖和服从、合作等等
2、社会排斥与焦虑
群居比独居更易生存和繁衍后代,被群体排斥则危机四伏。因此导致焦虑(anxiety)的原因是社会排斥或害怕被社会拒绝,威胁到群体的依附关系
进化论人格理论与配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