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据上述情况及象棋的形制推断,象棋当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纪)前后产生于中国南部的氏族地区。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只行棋不投箸,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秦汉时期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从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礼居丛书》载《梁公九谏》中对武则天梦中下象棋频国天女的记叙和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结合现在能见到的北宋初期饰有琴棋书画四样图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的棋盘来表示棋的苏州织锦,和河南开封出土的背面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都可略见一斑。而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著作。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南宋时期象棋家澈户晓,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间有称为棋师的专业者和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著述。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桔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象棋谱》等。杨慎、唐寅、郎英、罗颀、袁枚等文人学者都爱好下棋,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现,显示了象棋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喜爱的状况。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比赛。1962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40多年来,由于群众性棋类活动和比赛的推动,象棋棋艺水平提高得很快,优秀棋手不断涌现,其中以杨官璘、胡荣华、柳大华、赵国荣、李来群、吕钦、许银川等最为著名。主要赛事有:全国象棋个人赛全国象棋锦标赛世界象棋锦标赛五羊杯亚洲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一、国际象棋起源于中国许多学国际象棋的人都以为,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这源于英国人威廉·琼斯1790发表在《亚洲研究》上的“印度象棋”一文。西方学者大多赞成他的观点。因为那时候的世界文化就是英国文化。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才发生了变化。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象棋是中国人的创造。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接着陆续有苏联学者发表文章,批驳印度起源说。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现在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切列夫考博士在1984年1月号的《苏联棋艺》上发表文章,根据他的研究,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的思想:64格,对应八八、六十四卦,黑白对应阴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专家学者的反驳文章。可以认为切列夫考博士“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思想”的观点,在世界上已经站住了脚。大约至少在公元前五千年以前,在中国出现了8x8的线图(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出土彩陶绘图)。在公元前10世纪以前可以断定已经有了“六博”这种古棋。公元前5世纪六博经过改革而成“塞戏”。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6年在世)曰:“不有博弈者乎”(《论语》)这句话里,博弈即指六博和围棋。史料记载公元6世纪(南北朝后期)北周武帝发明的“象戏”(公元569年)和唐代于地下发现的“百宝象棋”基本相同:8×8盘(64格),立体子,棋子摆在格子上面,也就是现代国际象棋的格局。至迟于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象戏进入印度(不排除更早一些的“六博、塞戏”和“类象戏”进入印度的可能性),形成了“恰图朗兹”,进入中东形成了“沙特兰兹”。恰图朗兹和沙特兰兹译成中文都是“四色棋”(或“四方棋”)。考古的实物根据是8世纪以后印度才有四色棋的存在。最早的关于“四色棋”的文字记载是公元九世纪的克什米尔史诗《拉特纳卡尔》。“沙特兰兹”后来演变成“波斯象棋”并传入欧洲。大约在15世纪木定型为今天的现代国际象棋。“印度起源说”产生于英国人,最好也是由英国人来否定“印度起源说”。198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上,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还说是印度或中国,而且重点介绍印度起源说。但是2003年在英国出版《国际象棋中国学派》英文版时,在英国最大出版集团编辑撰写的简介中,一上来就已经有了这样一句话:“虽然一些最早形式的国际象棋是在远古的中国被发现”。要让英国学者改变观点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啊。今天人们探讨国际象棋的起源,是通过传说、假说、考古和逻辑这四种方式,来作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假说指明考古论证之方向,传说补充考古逻辑之不足。毕竟国际象棋产生的年代太古老了,象最古老的历史一样,真实的再现要经过极为漫长的过程。不过从整体方面看,关于起源问题,有两点得到世界的公认:
1、 国际象棋起源于亚洲,后来传入欧洲。
2、 最初的规则是掷骰子来决定谁走棋。另外专家学者在起源逻辑上有几点似乎已经达到共识:第一,国际象棋是人造物。本质上是模型。第二国际象棋是人类思想、意识的物化。本质上是模拟。第三现代国际象棋是古代棋不断演变的结果。第四演变的影响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各种棋相互之间的影响)。第五演变的模式是渐变和突变。第六演变和连续性共存。第七起源的研究应从国际象棋结构三要素——棋盘、棋子、棋规——入手。第八对于国际象棋的起源、演变和定型来说棋盘、棋子、棋规担当不同的角色。第九棋盘、棋子、棋规这三者未必是同时出现的。第十没有“最初的发明者”。对此可以这样来解释:在现实世界中,时间是不可逆的。因此时间可以创造历史,时间也可以消灭历史。从这种逻辑出发,我们永远不可能找到“最初的发明者”。只好无奈地满足于“社会的产物,智慧的结晶。”实际上,从许多方面看,国际象棋更象电影。没有始俑作者吗?天知道!二、国际象棋的本质国际象棋是易经哲学思想的某种物化形态。我们应该从两个不同的层面来认识国际象棋。一个是国际象棋的性质。也就是给国际象棋定性,回答国际象棋是什么的问题?千百年来,人们赋予它各种解释。国际象棋中国学派对棋的认识抓住它的本质特征——国际象棋是思维艺术。一个是国际象棋的本质。国际象棋本质上是一种模型。它经历了由宇宙模型向社会模型的转变。棋作为文化的特殊现象,它不仅是科学、艺术、竞技和游戏的简单组合,而且是独立的复杂现象——有条件的世界模型。它反映人在改造世界中的积极作用,人是考虑到他所认识的逻辑——哲学规律,并依据他所积累的经验来起作用的。人的思想是棋的真正的灵魂。棋的发展史是由宇宙模型进化到社会模型的发展史。棋最初是宇宙模型,随着战争在社会发展中作用意义的日益增大,棋也由宇宙模型向社会模型发展,这是一个由对抗组成的社会模型,是战争、游戏、竞技等因素人格化的综合,本质上成了旧的人生哲学的反映。三、世界国际象棋联合会1924年在法国巴黎宣告成立世界国际象棋联合会(简称国际棋联)。总部设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后迁址瑞士的卢塞恩。再搬到瑞士的洛桑。2003年国际棋联第74届代表大会决定把总部迁移到希腊的雅典。目前参加国际棋联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69个。国际棋联章程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只能有一个有代表性的组织来参加国际棋联。在这种条件下,“169个”,是让许多国际组织羡慕的数字。国际棋联设执行委员会、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由秘书处处理日常事物。国际棋联设有主席一人,副主席六人。另设秘书长一人。现任主席是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总统伊柳姆日诺夫。国际棋联主席每四年改选一次。国际棋联下属机构有司库、基金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分级分组委员会、援助发展中国家委员会、棋局创作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女子委员会、学校教育委员会、技术训练委员会和新闻出版情报统计委员会等。国际棋联把其成员国按各大洲的国际象棋开展情况并考虑棋手实力水平,分成15个大区。其中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中国是独立大区。每个大区都设有主席,副主席等。国际棋联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各种世界重大比赛和在国际棋联注册的各种邀请赛、公开赛等,研究制订和修订国际象棋规则和各种比赛的竞赛规程、棋手国际称号条例、等级分条例以及授予棋手和裁判国际称号、计算和公布棋手等级分等。甚至直到二十世纪初,国际象棋在世界的许多地方,还是贵族和富有闲人的游戏。十月革命后在苏联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国际象棋才逐渐普及开来。所以除了与世界各个方面的沟通联系之外,国际棋联也肩负在世界上,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普及国际象棋的艰巨任务。如今的国际棋联有那么一点象联合国:一方面是权威,另一方面是困惑。四、世界冠军赛及其影响每年国际棋联组织的各种世界重大比赛和在国际棋联注册的各种邀请赛、公开赛等有上千起。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当然是世界冠军赛。从1886年到1946年一共产生了五位男子世界冠军。他们是斯坦尼茨(1886-1894)、拉斯克(1894-1921)、卡帕布兰卡(1921-1927)、阿廖欣(1927-1935,1937-1946)和尤伟(1935-1937)。虽然国际棋联1924年就成立了,但是1946年以前的男子世界冠军赛都和国际棋联无关。1927年阿廖欣从卡帕布兰卡手中夺走世界冠军的比赛,国际棋联就无所作为。第一位世界冠军斯坦尼茨,先是自封世界冠军,后来由美国曼哈顿国际象棋俱乐部组织斯坦尼茨(代表美洲)和代表欧洲的楚凯尔托特举行20局的对抗赛,胜者就是世界冠军。比赛的公平性大概不成问题,有俱乐部的专门委员会十分仔细地研究了比赛的所有细节问题。但是由于缺乏国际组织的管理,这些世界冠军竟然都没有卫冕的义务。只要有钱而且世界冠军愿意的话,谁都可以去挑战世界冠军。有些挑战近乎笑话。不过这是国际象棋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国际棋联一直承认这段历史,尽管严格说来,这五位世界冠军的合法性多少有一点疑问。1946年国际棋联抓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当时的世界冠军阿廖欣突然逝世的天赐良机,开始接管世界冠军赛的主办权。从此男子世界冠军赛才逐渐走入正轨。女子世界冠军赛事业始于1927年,由国际棋联组织。第一位女子世界冠军是明契克(曾经代表苏联、捷克和英国),保持称号至1944年,伦敦被轰炸时不幸罹难,时年38岁。1950年开始恢复女子世界冠军赛。不过女子世界冠军一直为苏联人所把持。直到1991年中国的谢军才翻开了世界女子国际象棋新的一页。世界冠军赛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并不局限于棋界。曾经高达300万美元的男子世界冠军挑战赛的奖金自然是一个原因,但是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列宁说“象棋是智力的体操”。在世人的心目中,国际象棋下得好,意味着人的聪明。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多多少少隐喻着民族的智慧。德国大诗人歌德就说过,国际象棋是“人类智慧的试金石”。被评为二十世纪最伟大棋手的,不是前苏联人,也不是俄罗斯人,而是美国人菲舍尔!他在1972年战胜苏联棋手斯帕斯基,从而成为第十一位世界冠军。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写给菲舍尔的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中说:“您在冰岛雷克雅未克所获得的压倒性胜利,本国人民皆感鼓舞,足以显示出您对世界上最艰难而且最富挑战性的比赛项目已经完全掌握。本人以极欣慰的心情,加入全国人民的行列而欢呼。向您致以深切的祝贺!”由于第六到第十位世界冠军都是苏联人,突然冒出个美国人菲舍尔几乎打败了所有的苏联高手,所以这大大地激发了西方世界对国际象棋的热情。仅美国国际象棋协会的会员就一下子激增了一倍。当然这也刺激了当时的苏联政府加大了对国际象棋的投入。如今保守的估计,全世界有七亿棋迷。一次国际象棋奥林匹克世界团体赛就有超过一百个国家的代表队参加。国际象棋已经成为仅次于足球的世界第二大体育竞赛项目。五、关于“水平”谈到水平,指的是实践水平,而不是理论水平。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但是理论能赢棋吗!所以尽管世界几大国际象棋学派都对国际象棋的发展影响不小,但是现在的世界,实践主义盛行,理论还是留给少数对它感兴趣的人去享受吧。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象棋水平,主要是看它的实践成就,也就是它在世界比赛中的成绩,也会考虑到定量的等级分和其他一些非定量因素。不能断然以一次成败定水平。男女的国际象棋水平有差距是事实。应该对男女的国际象棋水平分开来进行比较。从1952年苏联队参加第十届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到1990年第29届奥赛,除了1976年苏联队弃权和1978年匈牙利队获得冠军外,其余18届都是苏联队获得男子团体冠军。而从1992年至2002年俄罗斯队六连冠。无论是前苏联,还是俄罗斯,在世界男子等级分前100名都占有绝对优势。2004年在世界男子等级分前100名之中,就有25名是俄罗斯棋手。在前15名中,有6名是俄罗斯棋手(还有两名是前苏联特级大师移民国外。还有两名是乌克兰棋手。除了前苏联、俄罗斯之外,真正的其他国家棋手只有五名:印度、保加利亚、英国各一名,匈牙利两名)。可以说俄罗斯男子国际象棋水平,从整体上看,具有绝对优势。从男子个人水平来看,半个世纪以来,除了当年美国人菲舍尔最好的时候,确实是举世无双之外,也是前苏联和俄罗斯的棋手水平最高。在菲舍尔之后是卡尔波夫,接着是卡斯帕罗夫,没有人能与之抗衡。虽然二十世纪90年代末新的淘汰赛制产生了三个新的世界冠军——俄罗斯的哈里夫曼、印度的阿南德和乌克兰的波诺马廖夫,再加上克拉姆尼克在职业特级大师世界冠军赛中战胜卡斯帕罗夫而夺得冠军,但是综合各方面情况来看,例如,国际棋联2004年1月1日的等级分,卡斯帕罗夫是2831,多年来,卡斯帕罗夫的等级分都保持在2800以上,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许多高奖金的邀请赛也都是卡斯帕罗夫领先。所以当今世界第一高手仍然是卡斯帕罗夫。排在第二位的是印度的阿南德和俄罗斯的克拉姆尼克。女子国际象棋从二十世纪50年代起一直是苏联有绝对优势。从谢军战胜齐布尔达尼泽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最近五年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人,中国女子国际象棋都占有压倒优势。从总体上来说近十年来,世界上国际象棋水平最高的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独联体国家,其次是欧美国家。但是最近几年,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正在迅猛地进步。有趣的是2001年秋天,中国俄罗斯国际象棋对抗赛在上海举行期间,中俄领队对目前世界国际象棋格局的评论。中国领队认为,当今世界的国际象棋水平是一超(俄罗斯)多强(英国、匈牙利、乌克兰、中国、美国、以色列、德国、印度、亚美尼亚等)格局。俄罗斯领队则认为,现在的形势是“两强”并立领先,俄罗斯是男子第一,女子前3名;中国是女子第一,男子前6名,从男女综合起来看,不是一超,而是两超。也许存在这样的差别:国家和行家重视的是整体的实力,数亿棋迷关心的是个人的成败。毕竟如今是迷信明星效应的时代。六、“人机大战”任何有电脑常识的人都知道,硬件固然重要,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软件。由于现在软件的编程还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图灵模式,并没有本质的进步。因此电脑在人工智能方面很难有什么根本性的突破。近二十年来电脑程序的下棋水平没有实质的提高,不过还是候补大师的水平。电脑硬件和电脑游戏的飞速发展,使电脑公司发了财。但是资本永远不会满足。它们的胃口转向七亿棋迷。也对准了那些不是棋迷、却认为下好棋要有点智慧的人们。目前世界上对电脑和国际象棋同时都有深入了解的人极其有限。电脑公司正是利用这一点来做活广告。电脑商喜欢吹嘘电脑一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乃至上亿步棋。其实下棋只要算清一步就够了。关键是能够确定其好、坏。而对这一点目前还看不到电脑拥有这种天份(能力)的可能性。“更深的蓝”和“深蓝”在国际象棋程序上没有什么质的区别。“深蓝”1993年败给DOS程序“FRITZ3”(德国兵3)。走投无路之下,变相送钱给卡斯帕罗夫,拼命宣传什么“人机大战”。所谓“人机大战”,实在是电脑公司的神话。根据国际棋联关于世界冠军赛的规则,想向世界冠军挑战,应该通过层层选拔。至今还没有一个电脑商愿意这么干。“深蓝”又有什么资格向卡斯帕罗夫挑战?所以如今的“人机大战”,不过是花钱买“份”而已。客观上金钱的力量不可低估,电脑公司达到了目的。国际棋联主席伊柳姆日诺夫也对“人机大战”表示肯定。又有钱拿又宣传国际象棋,扩大了国际象棋的影响,何乐而不为!世界上已经出版国际象棋图书有上万种,国际象棋图书的总数,比其他所以体育竞技项目图书的总和还要多。由于欧、美人有读书的习惯,所以目前国际象棋书籍的日子还不错。相比之下国际象棋报刊的日子似乎开始有了一点忧虑。世界上的国际象棋报刊有上千种。但是它们和无孔不入的网络相比,不能不感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受到威胁。在网络时代国际象棋运动能够在网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应该是国际象棋在世界发展的幸运。卓越的思想家伏尔泰称象棋是人类巨大的财富之一。国际象棋是人类表现自己思维智慧的理想场所。几千万人同时在网上欣赏棋战则流露出巨大商机。电脑公司挖空心思操纵比赛污染了国际象棋的纯洁。商业化的潮流终于冲进国际象棋庄严的殿堂。但是人类追求美好理想的天性不会改变。国际象棋思维艺术的美妙依然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