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汽车圈又有新瓜可以吃了!
一根钢针竟然让动力电池领域两位翘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隔空互怼。
两场实验均打脸宁德时代,行业巨头的人设开始崩了,电池安全之争越演越烈。
事情的起因要从5月11日宁德时代2019年度业绩说明会谈起,董事长曾毓群在回应投资者电池安全问题时表示:“电池的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有些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的安全。”
而3月份,比亚迪刚发布了刀片电池,并进行了史上最严苛的动力电池测试——针刺实验。
明眼人都能听出,曾毓群这是在暗讽比亚迪啊,言外之意也是说通过针刺实验并不等于电池安全。
但是在5月22日,宁德时代却发布了针刺实验视频,意外的是,钢针因为刺穿不了三元电池包被折断。
同时微博配文,是什么阻碍了宁德时代做针刺实验?是技术?是体制?是巨头的面子?不,是钢针!
评论区瞬间炸了,网友纷纷表示:
宁德时代是看不起大家的智商啊;脸皮足够厚的话也是刺不穿的;这个视频确定不是自黑;这是钢针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要说针刺实验的核心就是让钢针贯穿极板,使电池短路,以观察电池的热失控情况。
宁德时代用电池包替代电芯显然不能达到实验的目,作为电池厂商,怎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只能是有意误导受众。
而此计不通5月23日宁德时代又发布了一条针刺实验视频,并称:自己早在2017年就掌握了三元电芯通过针刺实验的技术,但是为什么没有推广,通过针刺实验=电池安全吗?
一问:宁德时代一面暗讽比亚迪滥用测试,称针刺实验不等于电池安全,一面却不惜手段证明自己也能通过,是否过于双标了?
再来看第二次实验的结果,一个多小时的实验过程,被剪辑成了一个不到3分钟的视频,其中穿刺镜头不超过10秒,随后便得出了通过针刺测试的结论。
问题在于视频的清晰度和角度都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钢针究竟有无刺穿电池单体,是贯穿针刺还是表面针灸,均看不明白。
公布的数据中,两个样品的初始电压均为4.15V,针刺后仅分别下降了0.48V和0.08V,没有引起明显的短路。
既然没有引起明显短路,如何观察电池的热安全性,又何谈成功通过针刺实验。
可以说两次测试宁德时代均未严格按照国标执行,而是自创了两条自证安全的标准,实在不能令人苟同。
反观网友@小鱼锂电5月21日和24日发布的2条视频,其购买了宁德时代多款三元电池进行针刺测试,钢针刺穿电池后,迅速发生了爆炸,并伴随着剧烈燃烧。
二问:同样是宁德时代的电池,为何官方和非官方的针刺结果截然不同?
至于宁德时代所谓的通过针刺实验不等于电池安全,做好电池整体防护,对于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更重要。
要知道针刺实验相当于动力电池领域的珠穆朗玛峰,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说,电池安全事故就是发生热失控,热失控有很多诱发因素,针刺实验就是来模拟这些热失控诱因的一种方法,它是非常有效也非常严酷的一种热失控测试方法。
如同汽车碰撞的25%偏置测试,难度越高越能证明汽车的安全性。动力电池也一样,如果能够通过严苛的针刺实验,其他方面自然也是通过了安全测试的。
而整体安全和电池单体安全本来缺一不可的,没有单体安全何谈整体安全,单体安全也不能代表整体安全。
宁德时代的暗讽,实验过程的不标准,恰好透露了宁德时代对针刺实验缺乏底气。
并且最新版的GB《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中,也取消了严苛的针刺试验,其主要起草单位之一也是宁德时代。
三问:如果真的已经掌握通过技术,宁德时代为何如此急于推动国标取消针刺实验?
近来电动车自燃事件频发,电池安全不容忽视。虽然通过针刺实验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安全,但至始至终,比亚迪都只是想将动力电池的安全放在首位,没想到遭到了同样身为行业翘楚宁德时代的针锋相对。
而宁德时代面对严苛的针刺实验,用自导自演的测试方式和结果,挑战了网友和消费者的智商,经历了这场失败的公关,电池巨头的人设难免有些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