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对他的母亲薄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敢轻慢。虽然有侍女和女官伺候母亲的起居饮食,可他还是事必躬亲。有一次母亲患了重病,卧床不起,一病就是三年,这可急坏了刘恒。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并且每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刘恒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汉文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的孝行。
3、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3、一诺重千金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少困难,他也一定会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大家都非常信任他。
在楚汉之争时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把刘邦打败,弄得刘邦很狼狈,也让他一直为所受的“侮辱”耿耿于怀。
后来项羽在垓下被围自杀,刘邦终于彻底打败了对手,当上皇帝。可是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就十分生气。愤怒之下便下令缉拿季布。
这时侯早已有个朋友秘密地将季布送到山东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很欣赏季布的侠义行为,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还专程找人向刘邦说情,求他放过季布。
来说情的人都对刘邦讲当时季布是项羽的部将,当然会为了自己的队伍拼命作战,这正是为了报答项羽信任自己的情义啊。这样忠心的人怎么能杀掉呢?刘邦听后不仅赦免了季布,还封他做了大官。
当时楚地有个名叫曹丘生的人,能言善辩,专爱结交权贵。季布和这个人是同乡,但是因为曹丘生的品行不端正,所以很瞧不起他。
偏偏曹丘生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一心想巴结他,特地请求皇帝的一个亲戚写一封信给季布,介绍自己结识季布。
季布读了信后,很不高兴,准备等曹丘生来时,当面教训教训他。过几天曹丘生果然登门拜访。季布一见马上露出了厌恶的神情。
但曹丘生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先恭恭敬敬地向季布施礼,然后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说:
“我们楚地有句俗语,叫做‘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呢?我们都是同乡,如今我在各处宣扬您的好名声,这难道不好吗?您又何必不愿见我,拒人于千里之外呢?”
季布听后觉得曹丘生说得也是很有道理的,就勉强款待他几个月。曹丘生临走时,季布还送他许多礼物。
而这个小人物曹丘生这回也信守了自己的诺言,他每到一地,就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如何重情重义,这样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受人尊敬。
4、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5、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