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和重巡还有战列巡洋舰之间有何区别

何为“战列巡洋舰”,具体来说就有拥有战列舰的吨位和火力、又拥有巡洋舰的航速的主力舰。这种军舰可以轻易追上并推毁除战列舰以外的一切水面舰只,曾经是所有大国海军所追求的目标。但一战以后这种“完美之猫”却迅速销声匿迹,我个人认为,最后一艘战巡应该是糊的号,自此以后,那些所谓的战巡都是有名无实。相反尽管有条约严格的限制,战列舰却仍旧得到了发展,一直到二战初期还是海战的主力,这种情况让人难以理解。我个人认为原因应有以下几点:

一、战列舰的高速化。每一次动力设备的革命都会引起武器装备的革命。高推重比喷气式发动机催生了多用途战斗机,这种飞机整合了歼击机、截击机和歼击轰炸机的作战能力;大功率柴油机(燃气轮机)的出现则催生了主战坦克,这种可怕的战车一举取代了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还将轻型坦克发配到侦察部队;而船用内燃机的出现则让战列舰拥有了高速航行的能力,使战巡的作用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战时期由于蒸气锅炉的局限性,战列舰的航速基本上在20-25节之间,而战巡普遍达到25—30之间,快了整整30%—40%。而到了二战时期,相当部分快速战列舰的航速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30节,这基本上已经是大型军舰的速度极限,如果还想进一步提高,就必须在建造成本或防御能力上付出高昂的代价。意大利倒是有一些战列舰能够突破这一极限,但“纸板战舰”的称号也是名副其实,根本发挥不了主力舰应有的作用。与战列舰相比,战巡唯一的优势就是高航速。既然丧失了这一优势或者说这一优势已经不再明显,那么它存在的必要性就要大打折扣。

二、主要目标的消失。战巡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装甲巡洋舰。这种介于普通巡洋舰和主力舰之间的大型军舰曾是各国舰队的中坚,也创造过令人瞩目的辉煌。在对马海战中日本人就是充分利用了这种军舰战胜了在主力舰上占有数量优势的俄国人。为了对付这种军舰,战巡出现了,几乎是一夜之间,装甲巡洋舰成了过时的垃圾。它的主炮威力和射程都不理想,无法在远距离上给予对方的主力舰以足够的打击;它的装甲只能对抗轻型火炮,在主力舰的大口径火炮下照样非常脆弱;它的机动性也不强,既不能赶上对方的轻型军舰,也无法甩开对方的战巡。在作战中它最多也就是替主力舰当当护卫而已,别无它用。如果用于近海防御,那么用旧式战列舰更加合算。而这种并不便宜——造价在主力舰的50%左右甚至更高——的军舰如果只能担任这样的任务,留它何用?斯佩的装甲巡洋舰编队的覆灭已经敲响了装巡的丧钟,日德兰海战装甲巡洋舰惊人的40%的沉没率更是加速了其被淘汰的速度。一战以后各国基本上都不再发展装甲巡洋舰,而是将原来的轻巡洋舰分为两个等级——装6英寸左右的火炮,以驱逐舰等轻型水面目标为作战对象的轻巡洋舰;装8英寸左右的火炮,以巡洋舰等大中型水面为作战对象的重巡洋舰。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主炮的口径,吨位反而是次要的,有相当部分的轻巡洋舰排水量甚至超过了同期的重巡洋舰。如此一来位于万吨级的巡洋舰和三万吨级的主力舰之间的装甲巡洋舰被彻底淘汰。当然二战期间装甲巡洋舰有过复活,沙恩和阿拉都应该划归此列,但这仅仅是特例,而且是在战巡消失的情况下。当初战巡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对抗装甲巡洋舰,战巡初登历史舞台就让风光一时的装甲巡洋舰纷纷过时,而如今,最重要的对手销声匿迹,也应该“飞鸟尽,良弓藏”,激流勇退。总不至于去防空和反潜吧。

三、空中力量的发展。一战以后各国的空中力量发展速度,一是大量性能先进的飞机服役,另就是航母的普及。这就使得战巡的一大使命:侦察与反侦察受到了冲击。战巡通常作为主力舰的前卫部队,负责侦察敌方舰队情况并打击对方侦察部队。虽然当时大舰巨炮主义仍然是主流,对航母和飞机的威力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但对于航母和飞机能够为舰队提供更为理想的侦察与反侦察能力这方面,却是一致认可。在侦察对方情况方面,飞机在绝大多数情况在做得更好;在打击对方侦察部队方面,虽然多数人认为飞机的威力还不足以对主力舰造成致命的威胁,但对攻击对方的前卫舰队却是能够胜任的,而且还能击落对方的侦察机。同时航母可以在远离危险的区域活动,安全性很高。而且在费用上,航母和飞机的造价更容易被接受,即使被击落数十架飞机,还不如被击沉一艘驱逐的损失大。如此一来既然已经有更好的装备代替其作战任务,战巡的地位就进一步被削弱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