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奇是Kitsch的音译,其涵义是:“个体的认知与情感表达主动地或者不自觉地遵从外在的强大的秩序,以判断这种体验是否正当的、高尚的、合法的、被接纳的、合乎时宜的。
从而个体的认知体验与情感表达变成了一件工具,一种矫揉造作的表演,一种讨好和谄媚。肤浅的自我感动类的情感更容易成为刻奇的情感。”
刻奇用于形容19世纪那些过度夸张情感和戏剧化的审美和作品。所以刻奇与矫情紧密相关。当一样事物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后,就由不得别人不对此事物产生这种特殊的含义。
扩展资料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始,人们开始谈论它,首先指出是它的虚假、廉价的性质,这正是Kitsch的原发点。
奥地利作家布洛赫指出:Kitsch这种东西“反基督看似基督,行动和说话像基督,但依然是路西弗”、“不仅是美学的邪恶,而且是社会和政治的邪恶”(1933);
美国文化批评家格林伯格认为“Kitsch是这时代我们生命中所有虚假的缩影”、“Kitsch假装对顾客毫无要求除了要他们的钱”(1939);
法兰克福学派批评家阿尔多诺指出:“对净化的戏仿”、“用更加空虚来填满空虚的时间”;
纽约知识分子凡登哈格说Kitsch“使个体失去追求真正的满足的代替满足”以及罗森伯格:“已建立规则的艺术,可预期的受众,可预期的效果,可预期的报酬”;
托马斯·寇克说“Kitsch是要来支撑我们的基本情感和信念,不是困惑或质疑它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