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能臣。\x0d\x0a曹操的评价: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后来被渲染成奸臣的代表。但无论后世怎么评价,说他是奸雄也好,说他是奸贼也罢,都否认不了他是一世英雄。尤为可贵的是,他还是个军事家,文学家,他最不该说那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我们不去考证他到底说没说过,总之就这句话,把曹操在《三国》这部书里的位置,就因此被定位在了大反面。但是这不并不影响他的才华。乱世之奸雄这五个字他当的起。治国之能臣他亦当的起。\x0d\x0a“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出自当时一位品评家许劭对曹操的一翻评价,除《三国志》裴注和《世说新语》外,还有范晔《后汉书·许劭传》都有记载。\x0d\x0a曹操之功。\x0d\x0a(1)削平群雄,统一北方。\x0d\x0a曹操的发绩,是从镇压黄巾起义开始的。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通过招兵买马、诱降义军、招降敌将、招降敌兵等手段,网罗了许多人才,扩充了军事实力。先是高举“忠义”大旗,矫诏聚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然后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逐步削平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x0d\x0a(2)为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奠定了基础。\x0d\x0a曹操统一北方以后,为了解决军粮缺乏的问题,在北方分兵屯田,兴修水利,对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他用人唯贤重视人才,敢于打破世族门第的观念,罗致了许多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他还对那些称霸一方的地方豪强加以抑制,不至使他们尾大不掉,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和军阀权力。这些举措不但巩固了摇摇欲坠的汉末中央政权,而且使北方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北方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处于和平环境之中,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国力得到了不断加强,为曹操死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最终三国归晋天下一统奠定了基础。\x0d\x0a(3)对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x0d\x0a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对建安风骨的形成和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围绕在曹操的身边,不仅有王朗、钟繇、王粲、陈琳等一班文人,更有曹丕、曹植两个独具文学天赋的儿子。在他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下,汉末朝堂文学氛围十分浓厚,涌现出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曹七子”。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清峻整洁。在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他触景生情,吟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美妙的诗句。就凭曹操能诗能文这一点,也是其他三国群雄所难于相比的。\x0d\x0a\x0d\x0a许劭(shào)(约150年—约195年),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县射桥镇)人。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据说他每月都要对当时人物进行一次品评,人称为“月旦评”。曾经评价曹操为“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汉末南渡投靠刘繇,后随其逃往豫章,在豫章去世。\x0d\x0a\x0d\x0a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