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的故事

1、少年时代对日月星辰的观察,激发了张衡努力探索天文奥秘的决心。之后他两度出任中央政府专管天文的太史令,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渴求知识的张衡总是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不满17岁时,他辞别父母独身一人到外地访师求学。在古都长安他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考察了周围的山川形势、物产风俗和世态人情。

在当时的京都洛阳,他结识了不少有学问的朋友,其中有一个叫崔瑗,精通天文、数学、历法,还是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张衡登门向他求教。

正是由于他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使得他在各方面获益匪浅。除了在天文学方面有杰出成就外,在地震学的研究上也是举世瞩目的。

他创制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相类似的仪器问世早1700多年。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他写的《二京赋》“精思博会,十年乃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2、张衡很小的时候,小张衡就是奶奶的小尾巴,不管奶奶走到哪里,后面总会有小张衡的影子。他总是缠着奶奶给他讲故事。老人家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

又加上十分喜欢这个聪明的孙子,所以只要小张衡提出要听故事,奶奶就给他讲。在这些故事中,小张衡最喜欢的是北斗七星和月亮的传说了,他总是一边抬着头望着天空里眨眼的星星。

一边听奶奶讲,还不时地问奶奶:星星怎样不会像苹果一样掉下来呢?星星害怕下雨吗?对于聪明孙子的问题,奶奶当然也回答不上来,这让他越发觉得浩渺的夜空里会有无数的宝藏。

同时也在他的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无数的好奇的问号。从奶奶那里得不到答案,小张衡就急切地读书,他期望能从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在他十岁那年,祖母和父亲相继去世了。舅舅送张衡到书馆里去读书。他深知读书对他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因此十分刻苦。不久小张衡开始作诗了。他作的诗常常受到老师的夸奖呢。

为增长知识小张衡博览群书。一天他看到一本叫《鹗冠子》的书,被书中按北斗星定季节的四句话深深吸引住了。从此他常常仰望着星空,观察北斗星的变化,日积月累。

发现北斗星在围绕着一个中心转,一年转一圈。他自言自语地说:“啊,我最后明白'北斗星移',是怎样一回事啦!”由于勤学好问,随着一天天地长大,张衡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

3、有一次,他和母亲一齐到田野中挖野菜。出去的时候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红艳艳的,煞是可爱。他不经意间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是那么长。他想我要是长得像影子那样高大多好哇。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母亲挖了满满一篮子野菜。他跟在母亲后面,一蹦一跳地走着。“咦!影子哪里去了呢?”他惊奇地叫道。低头一看影子缩成了一团,踩在脚底下。

张衡赶忙问母亲这是怎样回事,母亲说这是由于中午到了,太阳升得最高,影子就会变短缩成一团,到了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影子还会变长的。

回到家里张衡一向关注着自己的影子的长度。他发现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傍晚时分,自己的影子又变得像早晨时那样长。他感觉自己又学到了一点新知识,高兴极了。

4、中国东汉时期,首都洛阳及附近地区经常发生地震。据史书记载从公元89年到140年的五十多年内,这些地区发生地震达三十三次。其中119年发生的两次大地震。

波及范围达十多个县,造成大批房屋倒塌,人畜伤亡,人们对地震都十分恐惧。皇帝以为这是得罪了上天,因此增加人民赋税,用来举行祈祷活动。

当时有一位科学家叫张衡,对天文、历法、数学都有很深的研究。张衡不相信关于地震的迷信宣传,他认为地震就应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人们对它的认识太少了。

鉴于这种状况,他加紧了对地震的研究。张衡细心观察和记录每一次地震现象,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了发生地震的原因。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公元132年,张衡制造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能预报地震的仪器,取名“地动仪”。

5、张衡为人正直,不肯巴结权贵,以谋取个人的高官厚禄。他坚持真理反对当时流行的预卜吉凶的截纬迷信。正因为这样他经常遭到宦官的排挤。

公元一三六年,他被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相(河间王的丞相)他看到当时政治腐败,自己又无能为力,心情优愤。

公元一三九年,他请求辞职回乡,没有成功,又被娜回洛阳。第二年他就生病逝世了。这一年他六十二岁。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