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佛在世时原无宗派之分,但对厌离世只求自了者说小乘法
对悲愿深切欲自觉觉他圆成佛果的说大乘法,此即因材施教也是佛教得以延续至今的原因之一。
1楼的朋友,他说错了几个地方,他说大乘佛教经典是在铁围山集结的,这是不正确的,铁围山就是地狱,那里有跑到地狱去编辑佛经的道理呢?其实大小乘的经全部都是在七叶窟结集而成的。此即是佛教历史上第一次经典结集大会(之后佛教历史上还有2次经典集结)
七叶窟位于竹林精舍东南方,今印度维伊巴拉山顶,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佛弟子去那里,在佛陀入灭90天后,有五百位悟道的大弟子,以大迦叶尊者为中心,由阿难尊者再次朗朗的传诵出佛陀的教诲,编辑成经藏;以持戒第一的优婆离为中心,编辑律藏经文。五百位长老阿罗汉,在此承担了佛经传承的责任,传续了佛法的光明。
如果要回答您的问题要回答的很好,让您很满意,那就不得不说一下佛教的历史
前面已经说过了,佛圆寂后90天进行了第一次经典结集
佛入灭后一百年左右,因东印度吠舍离比丘提倡新佛教,遭保守派反对,于吠舍离城,会集七百众,以耶舍为上首,举行第二次结集。这次结集以讨论律为中心。(此即佛教史上第二次经典结集)
佛灭后二百三十年左右,于波咤利弗城,依阿育王命,以目犍连帝须为上首,举行第三次结集,于是三藏教法始行完成。
佛灭后的教团经第二次结集,即种了分裂的种子,在思想上分为保守派与进步派。后来保守派一心要保守佛陀原始言行迹象,便离开中印度,到北印度迦湿罗毘国,以北方为根据,另组织教团。于地域上分中北二天竺,中天竺进步派称为大众部,以般若经为主。北天竺保守派称为上座部。后来保守派也分为大大小小的各个部,有名的至少有20个,即小乘二十部
在此必须有一个很重要,非常关键不能错的概念一定要说明清楚!!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讲的这个进步派的大众部,和今天我们一般称的小乘的大众部,不是一个!!虽然名字相同,其实是2个
也就是说今天我们一般所讲的大众部,就是指小乘佛教二十部之一的大众部
而不是进步派的大众部!这点一定要明白。
小乘佛教大众部后来分为九部,上座部分为十一部。即今天的小乘二十部。
小乘大众九部分别名为:1大众部,2一说部,3说出世部,4鸡胤部,5多闻部,6说假部,7制多山部,8西山住部。9北山住部
上座十一部即:(一)雪山部。(二)说一切有部。(三)犊子部。(四)法上部。(五)贤胄部。(六)正量部。(七)密林山部。(八)化地部。(九)法藏部,(十)饮光部。(十一)经量部
北天竺上座部萨婆多部,即一切有部对于宇宙万有主张实有,故称为实有的思想。中天竺进步派大众部对于宇宙万有,或分析或破坏,主张一切皆空,故称为空观的思想。在教义上无形划分北天竺为实有主义,中天竺为空观主义。于是分道扬镳而向东南发展的进步派大众部,渐渐开拓大乘佛教,向西北发展的上座部,依然拘泥于保守,被斥为小乘。到佛灭后六七百年间,进步派大众系龙树、提婆师徒出世。龙树出身于南方,出家后曾到北方雪山修学,眼见中北各趋极端均非佛教之福。故龙树贯彻南北空有的思想,综合大小乘的精华,倡导真空的大乘的中观之教法,佛入灭后九百年间,无着、世亲兄弟出世,倡导大乘佛教另一重要思想即唯识,自此大乘佛教兴起。
大小乘之争历千年而未休,大乘轻视小乘,斥为焦芽败种。小乘则谓大乘非佛说。小乘严格持戒,以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微密观照为修行方式,其精神值得敬佩。但是大乘也绝对是佛说。《圆觉经》、《楞伽经》的内容,与祖师证悟的境界毫无乖异,即可得知。否则《净土圣贤录》记载之往生事迹,与禅宗祖师的成就,又当如何解释?大小乘思想上的分水岭,在于:小乘认同四大为实,但以析空观破此执着;大乘则认为,四大乃是心的影像,是清净自性所影现的假相,无实体可得。小乘的观空却非易事。欲达到大乘的圆满大寂灭处更难。两者并无对错,只是思想不同,唯有互相尊重。只要契机便能受益。因为无论是大乘还是小乘,都是佛法,都是佛说的,只有深浅之分,并无是非对错,互相赞叹,我们很高兴,这个理想,随着全球的信息化,世界佛教论坛的召开,已经慢慢实现
虽然佛门有分大小乘及各个部派及中国大乘的八大宗派,但这只是为了方便大众学习,此正是因材施教,就如同一所大学,有许多的学科,学系一样,虽然个个分门别类,但只是为了更好的方便学生自己选择来学习,虽然学科不同,但是却不离开同一所大学,所以佛法也是,宗派只是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但都是佛教,因此实则八大宗派并没有门户之见,山头主义。佛教是一体的。又如同我们的身体器官功能都不一样,脑啊,心脏啊等等都不一样,可是呢,却在同一个身体,宗派就如同各个器官各有作用,佛教就是一个身体,谁都离不开谁,佛教是一个整体!
祈望佛教兴盛,也希望我的回答,能令您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