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祭祀的古文句子《礼记·礼运》: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
《史记·礼书》: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礼记·礼运》: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抱饮,蒉桴而土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左传》载:“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墨子·尚同》云:“其事鬼神也,圭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
《陈涉世家》也称:“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求古录·燔柴瘗埋考》中解释:“血祭,盖以滴血于地,如郁鬯(酒)之灌地也。”
《礼记·郊特牲》载:“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阴达于渊泉。灌以圭璋用玉气也。既灌然后迎牲,致阴气也。”
《南次二经》之首:“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祭祀),毛(牺牲)用一璧瘗,糈(祭祀所用谷类)用稌。”
《北山经》之首:“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鸡、彘,瘗,吉玉用一圭,瘗而不糈。”
《礼记·礼器》称:“至敬不坛,扫地而祭。”
《礼记·祭义》称:“祭日于坛,祭月于坎。”
《管子·轻重己》说: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天子祀于太宗,其盛以麦。……以夏日至始,数四十六日,夏尽而秋始,而黍熟。天子祀于太祖,其盛以黍。……数九十二日,谓之秋至。秋至而禾熟。天子祀于太郊,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白,*玉笏,带锡监,吹埙*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月,牺牲以彘。……以秋日至始,数九十二日,天子北出九十二里而坛,服黑而*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号曰祭辰。
《史记·周本纪》:“汉兴九十有馀载,天子将封泰山,东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后嘉三十里地,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汉王充《论衡·解除》:“祭祀无鬼神,故通人不务焉。”
唐柳宗元《监祭使壁记》:“圣人之于祭祀,非必神之也,盖亦附之教也。”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以上卿之礼,葬要离于阊门城下,曰:‘藉子之勇,为吾守门。’追赠其妻子。与专诸同立庙,岁时祭祀。”
《礼记·祭法》云:“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2.关于“祭奠父母”的文言文有哪些沁园春·悼念父亲(新声韵)噩耗突传,严父归天,不胜哀愁。
看阴云密布动惊天地;苍松劲草,闻讯低头。雨罩青山江河呜咽,子女亲朋涕泪流。
仰天啸叹至亲长逝,父爱永休。灵堂三尺幽幽,忆我父音容脑海留。
凭一双巧手走南闯北;八面玲珑,出纳支收。孝敬双亲教抚子女,和睦四邻必应求。
威望树存亮节高风,千古传讴。祭祀是古代的国家大事。
在上古时代就有了祭祀。甲骨文中的“礼”字,指的就是“事神致福”的祭祀仪节。
祭天地祭社稷,祭宗庙,祭各种神物都有一套仪式。中学课本的文言文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关古代祭祀的词语,辑录如下:社稷:《说文解字》:“社,地主也。”
即土地神。祭土地神的地方叫作“社”。
《西江月》:“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稷,《说文解字》:“五谷之长”,即五谷之神,社稷,就是土神和谷神。
封建统治者常祭社稷,祈求年丰。现在北京的中山公园,原是明朝建成的社稷坛,每年阴历二月、八月帝王都会在这里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
历代封建王朝的建立都要先建立社稷坛。社稷又是国家政权的标志和代称。
如《陈涉世家》:“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芋老人传》:“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祭、祀:或单用,或连用,均指以供品祭天、祭神、祭祖,表示崇敬兼求保佑。
一般上供于神佛称“祭”,上供于祖先称“祀”。古时重祀祭五礼中以“祭”为重。
国君不重视“祭”,就要受到讨伐。商汤征伐葛国,武王讨伐纣王,都提出这条罪状。
如《触龙说赵太后》:“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古时把人作为祭品,奉献给祖先和神灵称“人祭”。
人祭的处死最常见的是杀头。如《史记・陈涉世家》中的“祭以尉首”即是。
斋戒:古人在祭祀、礼佛或举行典礼前,必先斋戒。即先沐浴净身,更衣,不喝酒,素食,独居静心静性等。
清身洁心以示虔诚。《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斋戒五日说明礼节极隆重。蔺相如要求秦王“亦宜斋戒五日”,在于打掉秦人盛气凌人的气焰,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争取时间。
又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奠、酹:《说文解字》中说“奠,置祭也。”
但“奠”和“祭”又有差别,祭从肉,奠从酒(多指以酒食祭祀死者)。如清朝袁枚的《祭妹文》:“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
“酹”,洒酒于地,表示祭奠或立誓。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里是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还有***《菩萨蛮・黄鹤楼》中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牺牲:在古汉语中“牺”“牲”是两个单音词,都指祭祀的牲畜。古时宗庙祭礼牲口通常选用纯色的,称作“牺”。
祭祀用的牛、羊、猪称为“牲”。如《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句中的“玉帛”,指古代传神用的璧、琮和束帛。太牢、少牢:古人十分重视祭祀之礼,不同等级的人举行祭祀所用的祭品“牺牲”的数目很有讲究,有“太牢”和“少牢”之分。
“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礼记・王制》)“牢”是养牲畜的牢圈,引申为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
一头牛、一只羊和一头猪称为“一牢”或“牢”。“太牢”指牛羊猪三牲齐备。
如《荆轲刺秦王》中:“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少牢”指祭祀时只用猪、羊二牲作祭品。
如《伶官传序》中:“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一少牢,指猪、羊各一;告庙,是向祖庙传神祷告。
祖:祭路神。古人出行先祭路神,祈求平安。
祭毕设宴送行叫“祖饯”,就是“饯行”的意思。《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封:筑土为坛祭天,叫作“封”。
《永遇乐・赤壁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汉代霍去病曾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故称“封狼居胥”。
”。
3.请问春秋时期遗留下来的关于祭祀的词或古文有哪些作者:云尘子提交日期:2006-12-1622:15:35
释奠礼祭文(云尘子文)
维
乙酉年三月初九日后学赵宗来等数人敢昭告於
至圣先师孔子天玄地黄日月其光覆之载之斯明斯祥生民不宰惠物无疆四时攸序万品昭彰
惟我羲皇仰观俯察立人极效天法地循道遵德定礼仪惟我先圣皇帝王伯之教是承纂订六经
道德仁义之谛为衡天地之心以立生民之命以期华夏之统以传太平之世以熹小康之世既往
大同之世其昌礼义教化既普融洽和合万邦我等虽小民岂弃匹夫之责愿谨遵圣教躬行一贯
之学奠仪虽简敢以略表寸诚神其来格九州福寿康宁兹惟季春谨以果品菜蔬式陈明荐以
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配尚
4.【急求100字关于祭祀孔子的古文维公元二00七年九月二十八日⑴,岁次丁亥,时届孔子两千五百五十八年之诞辰.天旷气清,和风融融.海峡同途,两岸携手.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各界代表,孔子后裔,汇聚曲阜孔庙,谨以鲜花雅乐,聊表至诚之心.恭祭我中华先师曰:赫赫儒祖,至贤至圣.洽闻强识⑵,君子之风.好古敏求,慧明智通.师以五常⑶,博于六经⑷.广施教化,握道执镜⑸.门生三千,七十二贤⑹.北辰星拱,皜月熠穹⑺.宪章文武,祖述尧舜⑻.周历列国,躬身践行.辅国以礼,施举其厚.德以载物,事举其中⑼.仁者爱人,和而不同⑽.详于万物,《春秋》正名⑾.磊磊堂堂,兰芳蕙清⑿.高山仰止,名垂八纮⒀.四渎汤汤,九牧芒芒⒁.古国嘉风,曲阜龙腾.大哉孔子,寰海共祭.伟哉中华,龙脉永承!煌煌中国,盛世太平.以德治国,民安国宁.宝岛盼归,华夏一统.血脉相连,同根同宗.瑞云祥集,龙辟八仪;紫气东升,凤鸣碧穹.神人共襄⒂,阜康久恒!.大礼告成,伏惟尚飨⒃.。
5.关于祭奠祖先的古诗古文《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弹歌》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君所归兮归碧落,我惟痛矣痛慈长。
哀离失怙德何报,哭竹生笋哺未偿。
天上人间两陌路,死生契阔各凄凉。
仙山难遣鱼书寄,恸到无声更断肠。
6.请问春秋时期遗留下来的关于祭祀的词或古文有哪些作者:云尘子提交日期:2006-12-1622:15:35释奠礼祭文(云尘子文)维乙酉年三月初九日后学赵宗来等数人敢昭告於至圣先师孔子天玄地黄日月其光覆之载之斯明斯祥生民不宰惠物无疆四时攸序万品昭彰惟我羲皇仰观俯察立人极效天法地循道遵德定礼仪惟我先圣皇帝王伯之教是承纂订六经道德仁义之谛为衡天地之心以立生民之命以期华夏之统以传太平之世以熹小康之世既往大同之世其昌礼义教化既普融洽和合万邦我等虽小民岂弃匹夫之责愿谨遵圣教躬行一贯之学奠仪虽简敢以略表寸诚神其来格九州福寿康宁兹惟季春谨以果品菜蔬式陈明荐以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配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