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Mercury)图片参考:phys.ncku.edu/~astrolab/e_book/starry_nite/images/mercury与太阳的平均距离0.39AU57
900
000km直径(km)4
880质量(M/M地球)0.06密度(g/cm3)5.4表面温度(℃)-173到430公转周期87.97days自转周期58.6days探索联结:九大行星:水星。水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在天空和太阳之间的夹角永远小于28度,因此常受阳光的影响观测不易。水星的表面与月球非常类似,满布陨石坑,其中最著名的是CalorisBasin。水星没有卫星,它的轨道在九大行星中也是较特殊的,水星的轨道离心率为0.206,而公转轨道和黄道面的夹角也高达7度。水星的大气非常稀薄,主要的成份有极微量的氦、钠、氢和氧。水星的大气成份,来自受太阳风吹袭与撞击出的表面物质。由于水星表面的高温,大气分子很容易脱离水星,所以水星并没有稳定的大气,需要靠太阳风不断的补给。由于水星的大气稀薄,无法保持稳定的表面温度,水星的日夜温差非常极端,白天温度可高达摄氏430度,足以融化锌,而夜间的温度降至摄氏零下173度,可以让钝气氪凝结。水星的密度高达5.4公克/公分3,所以天文学家相信,水星有相当大的铁核。以体积计算水星的铁质核心约占全部体积的42%。相较之下地球核心只占总体积的16%,火星的核心更只占总体积的9%。受太阳所引起的潮汐力的影响,水星的自转周期长达59个地球日,而它的公转周期约是88个地球日,水星的自转与公转的时间比几近2:3。水星是本太阳系里,自转/公转产生共振的比率不是1:1的天体。唯一曾经造访水星的探测船是水手10号,它分别在1973年与1974年飞越水星三次,但只探测了45%的水星表面,发现水星有磁场是水手10号探测任务的重大成就之一。水星的磁场约是地球磁场的1%,乍听之下似乎不大,但水星自转非常缓慢,它如何维持这么强的磁场,仍是有待解决的水星谜题。美国计划在1999年进行二次水星探测任务,以进一步了解这个最靠近太阳的行星。phys.ncku.edu/~astrolab/e_book/starry_nite/captions/mercury图片参考:fg.tp.edu/~earth/learn/solar/sign/mercury_sign水星Mercury[小百科首页] 图片参考:fg.tp.edu/~earth/learn/solar/photo/mercury水手10号
1974.3. USGS/NASA 水星是九大行星中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公转轨道半径为5
791万公里(0.38AU);直径为4
880公里,在九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八,仅大于冥王星,甚至比一些气体行星的较大卫星如木卫三及土卫六还小,但是质量大得多,为3.30x1023公斤。 人类知道水星最早可追溯至苏美人(公元前三世纪);希腊人曾为它在早晚出现时各取了不同的名字,但同时代的天文学家已知道二者其实是同一个星体,柏拉图学派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甚至相信水星和金星是绕着太阳公转而非绕着地球。 只有一个太空探测船-美国的水手十号曾到过水星,它在1973至1974年间曾三度飞越水星,绘测出45%表面积的地图;另一方面哈伯太空望远镜却无法观测水星,因为水星太接近太阳,哈伯的精密仪器会被强烈的太阳光给烧毁。 水星有一个偏心率很高的公转轨道,它的近日点距太阳只有4
600万公里;但远日点却有7
000万公里,近日点的岁差移动速率则很慢。19世纪的天文学家曾很谨慎地测量出水星的公转数据,但却很难以牛顿运动定律完美解释,数十年间,在观测数据与理论推导之间就是有那么一点差距始终无法解释,当时一般推论是有另一颗尚未发现的行星在一旁影响水星的轨道。这个谜题后来被爱因斯坦的一般相对论给解开了,事实上对水星轨道的完美推论是一般相对论能被学界接受的一大例证之一。fg.tp.edu/~earth/learn/solar/index提供网页资料给大大参考水星的资料
参考:天之心
水星1.英文名:Mercury2.颜色:灰色(相片:zh.***/w/index?title=%E6%B0%B4%E6%98%9F&variant=zh-)3.特征:(a)表面 表面布满撞击坑洞且甚为古老,也没有板块运动;水星只有非常微薄的大气,是由太阳风自其表面吹袭出来的原子所组成,因为水星很热,这些原子很快就会逸散到太空去,因此相对于金星及地球的稳定大气,水星的大气是不断地新生的。 水星表面有一些巨大的断崖,最长可达数百公里,落差最高可达三公里。由其中有些断崖切过坑洞及其他特征,可知这些断崖是由于水星早期的表面收缩作用而造成的,据估计这样的收缩率约为0.1%,相当于半径缩短了1公里。 水星表面最大的地形是卡路里(Caloris)盆地(右图),它的直径大约有1
300公里之广,一般认为它与月面上的大盆地(月海)类似,应该同样是由于太阳系早期的超大型撞击所造成,而恰在其背面的一些特别的地形(左图)恐怕也是起因于同一事件。 除开多坑洞的区域,水星也有一些比较平坦的地方,有些可能是早期的火山活动所造成,但也有一些可能是被撞击坑洞的喷出物所填平。4.直径(km):赤道直径约4
878公里(约地球的三分之一)5.与太阳的距离(km):57.09[平均距离太阳(万公里)]6.第___1____接近太阳,第__8____大行星.(水星乃最接近太阳的行星)(在8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八,仅大于冥王星。冥王星已不属于行星.)7.卫星:无8.自转周期:___1406.4____地球小时,即___58.6____地球天(至于自转周期方面,为58.6个地球日)9.公转周期:____88___地球天,即___0.241or88/365____地球年(准确至小数点后三个位)(公转周期则为88个地球日)
参考:space.free/mercury.s
homevigator/~tangchanhung/universe/9stars/mercury
ited.yingwa.edu/~ywc-011503/merc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