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对自己期待的审视,我们还是可以看看,如何给孩子传递我们认为更适合的态度,一句古话算是描述出了理想之状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出来就是:希望孩子在输赢之时,不要情绪波动太大,导致行为失常。我的建议是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一层意思当然就是大家理解的,你自己在面对输赢时,用怎样的情绪和态度去对待。别只想着是事业上的竞争,其实孩子更多能观察到的是你在家庭中的表现:和亲人之间的沟通,争执;与孩子有冲突时如何处理,背后可不都是蕴含着“输赢”的吗?一个在家里事事要做主,不允许其他人有意见;当孩子不听话,用尽手段也要让他屈服的父母,怎么可能养出一个能正确对待输赢的孩子呢?
另一层意思是,当孩子面对输赢时,你作为父母又在做什么:赢了就四处宣扬,见人就说,给予各种物质奖励;输了只顾着让孩子总结教训,要求他忍住眼泪,坚强面对?如果你是这么回应的,其实你也在明确地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我很在乎你的输赢,我遇到胜利就很欢喜,遇到失败我也很窝火。
孩子遇事不争不抢,对成绩排名无感,我们担心他们在社会上受欺负,不能适应竞争,不上进;孩子争强好胜呢?我们又担心他们得失心太重,受不起挫折,或怕他们被更厉害的人收拾,吃亏;两类家长的困惑放一块儿看,颇有戏剧性:我们到底是要什么样的孩子才满意?得是该争要争,该退就退的全能型选手才行啊。
我们要综合区评价好胜心强,一定的好胜心,能反映孩子的自信程度,敢于去尝试较难的任务,对他得成长非常有好处,但好胜心太强,有的孩子会不愿意承认自己失败,特别喜欢攀比,所以我们说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好胜心是客观认知自我,正确对待成败的结果。
所以你看说到底,还是先把自己和输赢的关系捋顺了,孩子自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