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拳的误解

国内对kickboxing(即踢拳)的起源以及理念流派混淆不清,误解非常深;其主要因素是因为国内早期引进kickboxing时对与其相关的技术书籍的不负责与“架空”的错误理解导致。kickboxing最接近原词的翻译应该是“蹴撃”、“蹴拳”、“踢拳击”、“踢拳”等名称,而踢拳则显然是最接近国语的贴近原词翻译方式,也得到了真正了解kickboxing人士与官方的认可。过去时候很多人所称的“自由搏击”、“踢拳道”实际都是在指kickboxing,但实际这两个翻译都存在着很大问题,“自由搏击”是什么意思?过去是泛指无节制规则限制的站立格斗技。而含义则更倾向于包括夹杂地面技术的意思。而踢拳道的“道”字更是不严谨,道用在“空手道”、“跆拳道”是没问题,但“道”字并不适用于“踢拳”,这个就不做细化说明。踢拳的英文名称是kickboxing,而“踢拳道”这一名称是当时引进到国内时因为国内翻译水平不高而导致的翻译错误,“踢拳道”这一名称是错误的。还有“自由搏击”这一词是因为当时为了吸引大家来参与,在宣传时故意把kickboxing作出错误翻译而出现的一个名称(因为当时中国初认识kickboxing时,因为要吸引足够的关注及翻译水平不高,在翻译的时候就取了个通俗易懂的名字来表达大概意思;导致后来所有人都把kickboxing翻译成“自由搏击”。而“自由搏击”这一词就是这样来的)踢拳源于日本;是以拳击+空手道/跆拳道为理念,采用泰拳规则作为比赛规则而形成的技术。踢拳的起源是在日本50年代一些实战空手道武术家在观看了泰拳比赛后,觉得泰拳的竞技方式非常优秀。想要把这种竞技方式引入到空手道当中,从而搞出了kickboxing。早期日本的kickboxing规则跟泰拳规则几乎完全一样(允许肘击);但是后来这个东西不流行了,直到K-1创办才重新流行。kickboxing既是一种比赛形式,也是一种格斗流派——只不过是先有这种比赛形式,后有这种格斗流派。随着kickboxing这种格斗比赛本身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自但是然的产生了针对这种比赛本身而出现的格斗技法;这种格斗技就是现在的kickboxing。简单说kickboxing就是一种没有固定起源、没有国界限制的通用格斗技,训练不存在套路,以kickboxing比赛中实用的常用技术为基础,任何在kickboxing比赛中有效的技法都可以被纳入其中——不过在一切技术中,kickboxing格斗核心的核心技法,还是以拳击的拳法为主。相比泰拳或者空手道,kickboxing在拳法上要优秀的多,注重拳腿结合,缺少显著特征。“美式踢拳”则是在美国则是70年代一些传统空手道家搞出来的。所以早期美国的kickboxing规则比较保守、类似传统空手道的规则,例如穿长裤、不允许踢下段、不允许肘击等。这种规则直到现在还有保留(比如ISKA、WKA等组织)“荷式踢拳”则是当年的旅日荷兰人带回荷兰后通过自己的不断理解而改良创建的,所以“荷兰泰拳”这种说法用在安迪苏瓦、克劳斯等人身上根本不能成立。“荷式泰拳”这个说法应该用到的地方是那些真正学习泰国教练教授流传的正宗泰拳的选手;严格意义上讲“荷式泰拳”并不严谨,接近于不存在;就像大家基本不会说国内练习泰拳的人(教练是学习泰拳的弟子)练习的是“中式泰拳”一样。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