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在因素
1、数量稀少,难以大量繁殖。
2、繁殖率低,生长较慢。
二、人为因素
1、人类对其食物鱼虾进行过度捕捞,致使白鱀豚得不到充足的食物供给。
2、人类对长江的过度开发,使白鱀豚的栖息地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3、人类在长江附近建造的化工厂和医药厂,使长江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4、长江成为了非常繁忙的运输水道,很多白鱀豚被船只的螺旋桨打死打伤。
分布范围
白鱀豚历史分布:西起宜昌,东至上海的长江中下游水系。
历史上西起宜昌西陵峡,东至上海长江口,全长约1700千米的长江江段都有白鱀豚出没,包括洞庭湖、鄱阳湖等毗连长江干流的大小湖泊及河港,甚至还曾在富春江出现过。
受上游建坝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白鱀豚的分布区域逐渐缩减,1990年以后在洞庭湖和鄱阳湖绝迹,在长江干流的分布上限也移至宜昌葛洲坝下游170千米处的荆州附近,下限缩减更为严重,到南京附近便已踪迹罕至。1997-1999年国家农业部组织的三次大规模考察中,南京下游临近江阴以下就再未有发现。
2000-2004年的几次观测中,其分布主要限于长江洪湖段、九江段和铜陵段三个区域。最后一次发现白鱀豚的确凿记录,是2004年8月在南京江段搁浅的一具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