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泥人
民间泥塑艺术品。
产地在江苏无锡惠山。
明代文献中即提到无锡泥人,清代曾进贡乾隆皇帝。
早期惠山泥人只有简单的大阿福、小花囡、小头子,后又有刘海、菩萨等。
大多用单片模或双片模模印而成。
清代咸丰年间艺人用“捏段镶手”的办法做泥人,使塑作技艺提高。
惠山泥人分“粗货”、“细货”。
粗货多用模印制成,给儿童玩耍,也称“耍货”。
细货是用捏塑的办法做成戏曲人物等,也称“手捏戏文”。
题材有(1)以大阿福为代表的耍货;(2)以财神爷为代表的偶像;(3)以戏曲人物为主的戏文。
彩绘也很考究,民间有“三分塑、七分彩”的说法。
惠山泥人名扬中外,有关它的来历,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相传在明代洪武年间,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观天象,发现无锡龙山(即惠山)有龙脉龙气,朱元璋派他前往无锡细察。
刘伯温来到无锡后,招来一些能工巧匠,用龙山泥土捏成了许许多多头戴朝冠、身穿朝服、脚登朝靴的文官武将,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人人见了都喜爱。
那时龙山脚下的老百姓生活贫困,很乐于以做泥人为生。
没几天龙山街上就开满了大小泥人摊店。
然后刘伯温又调三百士兵,在龙山南麓青山湾前的山坡上选中了一块地方,准备开凿一口深井以断龙脉、斩龙颈。
龙山知晓后大怒,一气之下就在青山湾前山坡上长出了一座小山。
当地人叫它“产山”,无锡有句谚语“一夜长产山”,就是这个出典。
因为产山是龙山气出来的,所以产山上的泥土粗、无粘性,做不得泥人,只有龙山的泥土能做泥人。
从此之后无锡人捏泥人的手艺一代一代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