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躺赢式家长,还是劳模式家长教育是否合格看哪一点

网上对两种典型家长议论不断:一种是躺赢式家长,另一种是劳模式家长。

躺赢式家长:一般佛系带娃,认为最好的教育,是不教育。崇尚快乐至上,让孩子自由成长。你写作业我刷剧,有了难题问小度。他们乐于倾听孩子的想法,让娃一起分担家务,分数和兴趣随缘,热衷带娃环游世界。

而劳模式家长则事无巨细,严格把控管理。为培养孩子不留余力、抓分数、报特长班。360度全方位监控孩子学习。辅导作业亲力亲为,认为孩子以学业为重,没必要参与家务,即使是力所能及的事。

有人认为躺赢式家长注重给孩子自由,较比劳模式家长,在很多事上收效会更好;

也有网友设身处地地说:“注定就得做劳模式家长,因为那样才是对孩子的人生负责。”

事实上两种不同的家长,各有优势,也存在弊端。

躺赢式家长提供自由但存在忽视躺赢式教育,注重给孩子松绑,赋予自由,愿意倾听他的想法。这给孩子有了表达自我的空间,他的成长不会承受太多压力,玩耍时间多,快乐也相对较多。

自由的环境能让孩子遵循天性成长。孩子天生具备自我成长的能力,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生理学家帕西·纳恩认为,孩子从脱离母胎后,就朝着独立的方向成长。这种目标感让他内心有巨大的力量,推动他不断完善自我。如果孩子的生命不受任何干扰,他会显现出一种“生命的愉悦”,他们会充满活力、快乐、健康地成长。

很多父母并不了解孩子这种能力,他们所见的是他幼稚的想法和举动。其实只有父母放下成人的眼光,稍加用心就能发现孩子的这种能力。

就如孩子能翻身并起坐,是他经历很多次努力尝试,最终才成功的。如果不是自我成长的那股力量的推动,一次挫折就已足够让他放弃。

孩子自我成长的能力,也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学会抓握筷子吃饭,学会骑童车等。这种能力容易遭到破坏,很多父母喜欢让孩子照自己的方式来。因此能给予孩子自由,是躺赢式家长优势的地方。

但给予孩子自由,并不代表不过问孩子成绩,不协助他学习,对孩子除了快乐别无期望。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如果父母或教师对孩子抱殷切期望,孩子就能成为他们所期望的样子。同理如果父母只期望孩子快乐,他就会只注重快乐,在学习和兴趣上放任自己。

父母需要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没有期望孩子难以感受到存在的价值,以及父母的认同。如果孩子缺乏学习目标,放任自流,人生难有建设。

劳模式家长会激励孩子却太过用力劳模式家长,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喜欢通过外在学习任务及目标的驱动,激励孩子不断进取。

心理学认为激励是对行为的强化。它是通过外在刺激,引起孩子内在心理变化,来强化他的某种行为和习惯的养成。

激励可分为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父母给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安排课后、课外兴趣班,给予某些奖励,这些都属于外在激励,目的是让他收获好的成绩及学习习惯。

内在激励通常来自父母对孩子的肯定赞许。但最大的内在激励,是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喜爱之心激励他不断钻研学习。

显然劳模式家长懂得对孩子进行外在激励,但他们往往用力过度。

父母安排过度,令孩子疲于外在激励,但内在动力不足。忽视孩子内心想法,加上学习压力,易造成他心理的问题。父母教育孩子只重学习,不必参与生活实践,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

劳模式家长更会趋向把孩子打造成复制品,容易让他失去个性。

吴晓玲说:“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美丽的远方,那就是他们想成为的样子。不依附不受制于任何人,做独立的人,有价值的人。”

让孩子幸福的做法,是让他跟随内心的声音,成为自己。如果父母强迫把孩子复制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对他来说不是快乐,而是痛苦。

认定自己“协助者”的身份教育,是协助天性独立的孩子,成长为独立的人。马利亚·蒙台梭利强调,孩子没有成人想象的脆弱,并不需要一个完美的人来拯救他。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他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同时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喜恶。孩子离不开成人,但他只需要协助而已,全世界孩子的心声是:帮助我以自助。

孩子才是教育中的主体,父母则是助他独立成长的协助者。

协助者并不像劳模式家长那样,过度干预孩子成长,包办他力所能及的事。也不像躺赢式家长那样,认为不需要协助或协助不重要。

把自己定性为哪类家长并不是重点,关键是发现自己在教育中的问题,取长补短,提供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

作为孩子成长的协助者,非常清楚这一身份,及在教育中的使命,同时肯定孩子的重要及价值。为孩子提供适合他成长的环境,让他与环境发生互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创造。

比如提供便于孩子玩耍和学习的空间环境,低矮的书架,随手可取的玩具箱等。不随意干扰孩子的学习、玩耍探索,引导他动脑、动手寻求真相。

其次父母需要为孩子做正确的示范,让自己保持良好的言语行为,稳定的情绪。

比如教孩子学穿鞋。父母一边穿自己的鞋做示范,一边让孩子拿鞋跟着父母的步骤进行。父母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因为孩子会照父母的言行学习。

重要的是父母不帮孩子做他自己能完成的事,也不给孩子提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要求。

比如孩子书包太沉,父母可以用建议的口气,让孩子拿些书出来减轻负担,而不是直接帮孩子背着。

如果孩子办不到或难以办到的事,父母不必强求,强求往往适得其反。合格的协助者,总是润物细无声,隐藏自己,他不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无能和无用。

教育是好或坏,衡量者是孩子本身。好的教育让孩子能感受到被爱和接纳,无论在家、在外,都表现得独立有自信,对未来充满期待。他不需要依附别人的称赞,能够做到自我激励。

他的成长是健康、自由、且有价值的。这是他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心中最大的盼望。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