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中的主角安然,从小被寄养在姑姑家里,被表格当沙包练拳,被姑父偷窥洗澡,被父亲逼着装瘸,被乱改志愿,被警擦质疑身份,因为家庭合影里没有她。安然为了改变命运,只好自己努力,靠自己完成了大学的学业,有一个爱她的男朋友,计划到北京考研,一切都在自己的努力下准备开始新的生活了。没想到一场意外阻止了安然的脚步,悄然改变了她的命运。父母突然离世,留下一个8岁的弟弟。安然本来准备把房子的钱分一半给弟弟,然后给他找一个好的养父母,自己再按原计划上北京,可是,身边所有的人都要求她要养弟弟,因为她是姐姐。虽然最后是开放式结局,可是,和弟弟一起踢球,放弃签字带着弟弟跑了,我认为结局就是安然妥协了,找回了所谓的亲情,承担起所谓姐姐的义务,担负了抚养弟弟的人生。
说实话不要说女主实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女孩子,就是一个正常家庭长大的女孩子,一个没有工作,未婚未育的女孩子,都未必有能力能够承担起抚养8岁小孩的人生,更何况女主和家庭基本没有感情呢?也许,编剧想传递感情、亲情是不可割裂的,是可以战胜一切的。可是我看到的确是长姐如母,你就必须为弟弟牺牲,没有为什么,没有凭什么。电影中的弟弟从小魔头到天使,安然从一开始的极力拒绝到因为弟弟的一点点温情就妥协,太苍白了,太无力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看完后反而感观不好。养一个小孩不是养猪,让一个刚出社会的女孩带这这个弟弟北上考研吗?还是放弃考研接受当下?这种强行看似大圆满的结局却是对那些姐姐们最大的伤害?姐姐的人生怎么办?
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把弟弟送给人养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姐姐永远是姐姐,把弟弟送给一个家庭条件各方面都不错的家庭抚养,姐姐可以经常来看他,给他打电话,等姐姐有能力了,对弟弟来说也是一个强大的后盾,这样不行吗?非得让两个没有能力的人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