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比较三个人的优劣,首先看三个人的成就。三个人各为一方枭雄,彼此谁也吃不了谁,最终三分归一,都为别人做了衣裳。曹操却了号称中华文明的核心之地——中原,无论是人力,物力上都占了上风。从其他渠道得到的资料也得到了证明;三国鼎立时期的居民资料:魏380万户蜀83万户吴210万户。曹操代表的魏占了绝对的优势,比蜀吴两国之和还多,也难怪诸葛亮,鲁肃要拼命的联合了。不过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下的人不是全然听从自己的,以至到了后期他甚至不敢轻易的亲自领兵打仗,生怕有人趁机造反,为此他还杀了不少人,但是似乎没用,他的后人不就是被司马氏所灭吗?这说明是内部有矛盾,所以他的成就要打个折扣。反观刘备孙权偏居一隅,人口较少,却成功的维持了一个较为平衡的局面,因此三个君主在这一方面算是不分上下。
2、然后看谋略。首先声明这里的谋略指的不是比个人聪明与否,也不是指空口白话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三个国家各有的一套完整的发展策略,象有名的隆中对,就是蜀国的发展方略;“奉天子以令不臣”是魏国的战略方针,“占据荆洲,进而问鼎天下”是吴国奉行的方略。蜀国的雄心是最大的,也是摔的最惨的,虽然据有荆蜀两地的目的达到,但是随着荆州的丢失,一切就成了水中花镜中月,偏偏刘备还不死心,结果最后的本钱也失去了;纵然诸葛亮智绝当世,五次北伐都无功而返,不能不说是与这两次大败进而导致的国力下降有关;东吴的战略倒是实现了一半,成功的占据了荆州,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之后吴国再无寸进。也许北人善骑,南人善舟并不是仅仅一句戏言;比起蜀吴两国的雄心,魏国的战略好像没有什么实质的内容,事实上后期的魏国就基本上转入了战略防御之中,也许是曹操已经意识到刘备,孙权“一有三江之险,一有山川之固,急切不可下”吧,反正优势在我这一边,皇帝老儿也在我手上,你们名义上还是大汉的臣子吧,我们就先耗着吧,在僵持中等待对手的弱点,不正是我曹阿瞒的拿手好戏吗?所以他的策略也是三个国家中唯一完成的一个,到他去世,魏国依然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就方针谋略本身而言,隆中对是古今公认的第一策划案,东吴的方针也算是奇谋,而曹操的策略与之相比,不仅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在守拙。但是不能只看方案,更要看结果,而失败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曹操是战略上更胜一筹,孙权是战术上占了上风,刘备战略战术上都无出奇之处。
3、再看权谋之术。作为君主打造自己的班底,处理内部问题是最起码的要求。三个人有个共同点,就是看人极准,而且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当然面对的问题不同,处理的手段也不同。刘备面对的是蜀中士族与东洲人的矛盾,采取了全面抑制蜀中士族的政策,完全用了外来的班底;面临同样问题的孙权,解决的方法正好相反,他大量吸纳了当地的士族,把江东士族与自己绑在了一起,象有名的顾雍,步鹫,陆逊,就是出自江东四大家的陆家。曹操的情况就更复杂,由于他是挟天子以令天下,所以他在收罗天下才俊的同时也收罗了天下敌视的目光。前面提到了曹操的后方不稳,以至曹操必须常常要坐阵后方,就是这种背景的产物。对于这种情况,曹操采取的方法就更加灵活,一方面坚决镇压与他作对的官员,另一方面广收天下寒族才俊,同时协调寒族与士族的矛盾,他的后代就更进一步,还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如果仅仅从处理内部矛盾,组建符合自己需要的团队这一个需要来看的话,曹操,孙权,刘备三个人应该是不分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