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的由来:年画正式形成于北宋时期,汴京(今河南开封)和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岁末市场上开始印卖木刻年画,题材上也大为扩展,如风俗、戏曲、美女、娃娃等年画题材开始出现。
当时繁荣的商业和手工业、日渐成熟的雕版印刷术、丰富的民间庆贺新年活动等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南宋时期的木版年画更加丰富。明中叶以后随着商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术的成熟,木版年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出现了诸如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等著名的年画产。
年画的文化价值
年画在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社会里,虽然分布于天南地北的广袤土地上,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但其作为民间信仰的文化价值体系却一脉相传没有中断,呈现出与官方正统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
第一吉祥的主题是中国各地年画创作的共同观念。中国民间年画从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到表现手法,均以表示吉祥如意、纳福驱邪为其最基本功能,使年画成为具有无限生命力和最受人们欢迎、拥有最多用户与观众的画种。中国年画的题材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二年画的造型来源于中国古老文化千百年的积淀,来源于中国农村特定的社会结构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来源于民间艺术家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