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岛空降战役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是二战期间的大规模空降战役之一。此战中德军攻占克里特岛,使其得以控制了爱琴海和地中海东部航线,使英国丧失了一个地中海中的重要据点。 此次战役基本上达到了目的。战役中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的德国空军起了决定性作用,使英国地中海舰队遭受重大损失。克里特岛抗登陆战役之所以失败,尚有下列因素;英军统帅部不相信德军借助空降兵能攻占如此巨大的海岛;守岛部队没有飞机,也缺少必要数量的坦克、火炮和其他武器装备。夺占克里特岛之战显示了空降兵作战能力的增长。同时事实证明,实施这样的战役,如不与其他军种协同,势必遭到重大损失。因此夺占该岛之后,德军统帅部再未敢实施类似的大规模空降战役。
在整个克里特岛空降战役中,德军的战略是成功的,攻占了克里特岛有多个战略意义,不但在地中海东部地区有了一个重要的空军和海军基地,而且能牵制南面北非英军军事力量,向东面对中东地区存在着进攻的可能,使得盟军十分担心德国和日本的连接,而最重要的是对德国入侵苏联排除了后顾之忧。 但是从战术上来讲,这次战役却是失败的。在12天的空降作战中,虽然英军损失15743人,其中亡1742人,3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和其他舰艇29艘被击沉,包括航空母舰在内10余艘军舰受重创,希军1.4万人被全歼,但是德军损失了1.4万的空降精英部队和170余架运输机,这对于德国的空降部队是毁灭性的,这在德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包括和德国空降兵创始人斯图登特在内的国防统帅部对于空降部队在战争中的作用产生了怀疑,导致德军在以后的各种战役中都没有大规模地使用过空降兵。 克里特岛之战继续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德军为此也付出了1/4强的伤亡。人员损失倒不是最可怕的,真正致命的是这次战斗让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彻底失去了使用伞兵作战的信心,在此之后的两年多时间,这支魔鬼部队就沦落到与普通步兵为伍的尴尬境地。1943年之后德国伞兵在意大利战场和西线制造了多次表现不俗的防御战。1944年斯科尔茨率领伞兵解救墨索里尼和1944年5月党卫军500伞兵营突袭铁托的“骑士行动”(Knigth‘sMove,也有译为“跳马行动”,似乎是国际象棋中的术语)两次行动大概就是他们最后的闪耀,但这些只是带有特种战性质小规模伞降作战,与克里特岛的壮观根本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即便有种种不利,但纵观克里特之战,德军的表现仍是可圈可点的。20日开战之初形势对德军就已极为不利,许多空降点都遭到了预料之外猛烈地面防空火力以及顽强的抵抗,计划中的智取完全变成了强攻,这和德国空降部队在此之前的作战性质完全是不同的。同时中部大队指挥官尚未到达克里特岛就因事故坠机身亡。但部队仍然在坚持按计划作战,利用手中弹药并不充沛的轻武器对抗严阵以待的英军,这是和前线替补指挥官的出色表现有很大关系的。同时作战部队出色的战术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很重要的。 负责空运的部分运输部队显然缺乏组织大规模空运的经验(在当时的技术情况下德军的表现还是相对最好的),空中输送部队的混乱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进攻的难度。德国战斗机航程短的劣势在这次战斗再次暴露无遗,以至于无法为登陆部队提供全程的空中支援,只好依靠提高出动次数来稍作弥补。在空对海的作战中,德空军无疑掌握了绝对制空权,重创英国皇家海军,但缺乏大型水面舰艇配合巩固战果,德国空军只要一从天上离开,运输船队就必须冒着被皇家海军发现的危险,小心翼翼地“苟且偷生”。
反观英军,凭借高效的情报机构,在开战之前就已充分掌握德军作战意图,并作了针对性的部署,这在后来的战斗中的确给进攻一方造成了很大麻烦。英军作为布设阵地的大师和伪装的行家里手,在克里特岛防御阵地的布设也颇有看头,阵地不仅设置巧妙,火力搭配合理,出色的伪装隐藏了自身实力,同时还成功欺骗了德国侦察机,直到德国伞兵降落在克利特岛,才发现自己已深陷重围。 和上述的优势相比,英军的作战能力就丝毫没有值得夸耀的地方,守岛部队共42640名士兵,即使除去士气低落的10258名希腊士兵不算,也还有32382名英军,这还不算开战后陆续支援的部队。与其对阵的德军只有22000人,而且没有坦克等重武器。在这种优势英军只会消极防守,躲在阵地里坐等德军进攻。只有22日英军在伊拉科林地区发动了稍微像样的一次反击,结果也仅仅是将德军中部大队从此处切断,而且被切分的中部大队后来仍在坚持战斗,即使是力量稍弱地段的德军也坚守住了阵地。而在这之前德军还未站稳脚跟的时候,英军没有趁势发动反击则是最大的失误。马利姆机场的失守是克里特岛之战的转折点,守备部队在失去联络后,指挥官安德鲁中校的意志就开始发生动摇,最后在当晚就放弃了阵地。另外英军的通讯指挥系统也是一个明显的弱点,弗莱博格得到107高地失守的消息时马利姆机场的局势都已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
还要提到的是英国皇家海军,建设墨守成规,作战思想大大落后,对航母的重视不够,在记忆里整个二战中皇家海军成功使用航母的战例,也只有坎宁安指挥的奇袭塔兰托了。克利特岛之战中英国皇家海军参战的海上舰队大中型水面舰共计四十余艘,而航母却只有“可畏”号一艘,而且只有4架飞机可以随时升空!作用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如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英军虽徒有强大的舰队,但遇到德国空军的凌厉攻势,也只有做“沉默羔羊”了。不过皇家海军的组织能力还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从敦克尔克、希腊,再到这次的克利特岛,总会有大量部队能从海上撤出,为以后的战斗留下了宝贵的有生力量,不管怎样这也让英国人在每次失败后都有小小的安慰。 在未来的战斗中空降部队仍然是一支可怕的新生力量,但使用问题还是最关键的。在重要地区猝不及防地部署伞降部队可以大大减少作战难度,但若把一场较大规模的战斗全部交给空降部队来完成,一是难以保证突然性,二是对空中运输和组织能力要求严格,即便是获胜仍会造成重大损失,因为这时拿轻装部队去对付敌方全员装备的地面部队。后来盟军在“诺曼底战役”中使用伞兵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进攻前事先多次使用欺骗手段直到彻底麻痹德军,实施空降时形成突袭之势,部队投放较为准确,而且作战时间很短,没有出现克里特岛上的长期拉锯战,最重要的是英美伞兵的任务是策应次日的登陆部队,而不是去最后出攻坚。再后来由蒙哥马利策划的“市场花园行动”其境遇和“克利特岛之战”在很多方面就有相似之处,战役的成败很大取决于空降部队能否夺取预定目标并在地面部队到达前坚守,但这些伞兵不幸地遇到在当地修整的德国的党卫军装甲师,而且开战当天德军就缴获到了盟军的全部作战计划,进攻方最后以失败告终实属在所难免。
还要值得注意的是海军、空军调同作战的重要性。一支没有制空权的舰队,纵然你的舰队多么强大,也同样会葬身海底。同样单纯依赖空中优势,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取得局部优势,而无法将局部优势转变为全面胜利。此战中的德英空海大战,德国空军虽出色的取得了制空权,抑制了英国舰队的昼间行动,但只要德国人的飞机一离开,皇家海军仍然是海上的主人,德军最终还是无法充分利用海上交通线大量运送援军和重武器,大大地增加了取胜的难度。英国海军虽损失惨重,但它的表现还是证明了它的存在意义,尤其是最后的成功撤出,可以说是此役中皇家海军的唯一亮点。德军虽强大但它缺乏强大的海军,是跛足巨人,成功仿佛一步之遥,但却遥不可及。不久后的多线作战注定了德军从此将疲于奔命,难逃悲剧英雄的宿命。 1940年德国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已远远超过西方世界的任何一国,战略变数极大,因此这也是德国对自己的未来最迷惘的一年。对英国作战有些犹豫不决,直接进攻苏联又有两线作战之患。最后希特勒在这一年作出了最费解、也是最难以评判的选择。当德国的战争阴错阳差地进行到1941年,摆在德国面前的选择实际就已很明晰。要么是采取保守战略,按照上文的构想继续在北非和中东谋求发展直到最终压制英帝国,最后在苏联的阴影下固守欧陆,如此一来第三帝国倒很有可能象古罗马帝国或波斯帝国那样维持下去。但这种设想是完全不符合希特勒的性格的,而且也违背了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的某些初衷,因此这种设想太过于主观,应该被排除;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沿着1940年所作的战略伪装,继续按计划进攻苏联。闪击巴尔干实际上是稳固南翼、伪装攻苏兵力调度的一石二鸟之计,而克里特岛则是为未来的战争所作的伏笔纯属以退为进的权宜之计。因此对于克里特岛后来的使用问题,后世对希特勒的指责完全是没有理由的。 1943年7月17日,希特勒在克里特之战的授勋招待会上,曾对斯图登特说:“克里特之战证明伞兵时代已经结束。伞兵是一支完全依赖突然性的兵种,但现在这个突然性的因素已不存在。”希特勒这个悲观的判断就将德国伞兵打入冷宫,断送了这种全新的战法在德军的继续发展,对此希特勒确有难以推卸的责任,而这实际上才是克里特岛之战对德军造成的最直接的损失。美国作为这场战斗最冷静的旁观者,实际上它们从这次作战中的得到启示也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