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2009年,端午节成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传统节日。几千年来源远流长的端午节一直是我国全民避瘟驱邪、祈求健康长寿的民俗节日,习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下面我们来说几个端午习俗。

1、扒龙舟

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端午有龙舟也有凤舟,凤舟是源于远古的乌舟,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扒龙舟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之神威,祈福、辟邪。

2、悬钟馗像

端午节是驱邪辟毒的节日。挂钟馗像也是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家悬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不仅是中国传统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他还是一位驱疫大神。端午悬挂钟馗像是相沿已久的民风习俗。

《清嘉录》里记载:“五月,堂中挂钟馗画像一月,以祛邪魅。”因为农历五月天气湿热多瘟疫,端午挂钟馗一方面可以辟邪,另一方面是避瘟。明代万历、崇祯至清代康熙年间气候异常,导致疠疫流行,家家户户悬挂钟馗像,希望借助钟馗像达到驱疫的功效。

3、打午时水

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打午时水即是端午当天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在井里打水,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个时候的水是最能辟邪。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之称;亦称龙目水、正阳水等。这一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4、贴午时符

旧时广东一些地方有贴“午时符”的习俗。午饭后家家贴“午时符”。符用宽约一寸,长近一尺的黄纸条,上面用朱砂写上“五月五日午时书,官非口舌疾病蛇虫鼠蚁皆消除”等字样。在大门上悬挂菖蒲、凤尾、艾叶等,并扎上一束蒜头,涂以朱砂避邪。也有些人家还在门上贴上用黄纸写的小对联:“艾旗迎百福,蒲剑斩千邪。”

5、喝雄黄酒

最早知道这个习俗,还是因为三十年前的《新白娘子传奇》。端午节这天白素贞误喝了许仙准备的雄黄酒,直接现出了原形,那时候就明白了,雄黄酒是蛇的克星。

没错端午时节天气炎热,容易滋生蚊虫,蛇也经常出没,对人的危害很大。而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可以当作解毒剂、杀虫剂。所以农历五月初时,人们就把雄黄磨成粉,倒入白酒或黄酒中泡制,就成了雄黄酒。把雄黄酒撒在门窗、角落里,或直接涂抹在身上,就可以驱赶蛇虫鼠蚁,保家人平安。

习俗因传承而深入人心,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端午的节日内涵,也表达了人们寄情言志、团圆孝亲、强身健体的良好祝愿。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游戏攻略(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