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除夜小唱》、《闲居吟》、《空山鸟语》、《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
刘天华(1895年2月4日—1932年6月8日),原名刘寿椿[1],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西横街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在乐器的制造改良上,他对于他所擅长的二胡、琵琶进行改革。他在二胡制造的材料、技术上进行改变及定制,以期达到好的音色及音量,对二胡二根弦的音准进行调整,又增加了二胡的把位,以提高其演奏的表现力。
天华先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在“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然后才能说得到‘进步’两个字。”可以说我们今天在二胡艺术上所取得的任何进步与成就,都是踩在天华先生巨人的肩膀上,才有所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