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在我国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的书法对我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那么在我国历史上对王羲之是如何评价的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对王羲之的历史评价,希望能帮到你。
评价王羲之历史地位
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也是最杰出的书法家。由于他在书法艺术方面无人可及的成就和在书法史上的巨大贡献,被后人誉之为书圣。
1,王羲之的书法经历代很多书法大家和书法鉴赏大家的品评,堪称古今无二;
2,王羲之是伟大的书法艺术变革家,开一代书法新风;
3,他是历代书法宗师,1600多年来,大凡著名的书法家,几乎没有人不受惠于王羲之书法。因其书法具有可临摹性,被一代又一代人当作最佳临摹范本;
4,他的书论是中国古代书学理论的经典之作,古代多少书法家都是以王羲之书论作为主要教材来学习书法和从事书法创作的;
5,他不但书品为世人所尊崇,而且人品为世人所敬仰;
6,他被作为东晋初年有才能、有思想、有政治眼光、有作为的重要历史人物,写进二十四史之一的唐朝官修的《晋书》。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助于他的书法长久地流传下去。
历史上是如何评价王羲之的成就
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
瘐翼: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梁武帝: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唐太宗: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虞龢:羲之书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存。又云: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张草犹当雁行。
孙过庭:且元常(钟繇)专工于隶书,伯英(张芝)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米芾:谢安慰问帖,字清古,在二王之上,宜乎批评子敬帖尾也。
唐房玄龄、李淳风、褚遂良等共同撰写的《晋书列传第五十》是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合传。仔细地阐述了王羲之是如何练就书法,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书圣,王羲之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对书法的深深痴迷,发人深省,具有深刻的借鉴及教育意义。
王羲之书法评价
准确地总结很难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来看王羲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实并不都是因为李世民的作用。唐太宗肯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王羲之客观的书法水平决定了他书圣的地位。
再者如果说字因人(李世民)贵,那皇帝贵为天子,那岂不字更贵?但事实上皇帝留下的字迹,还是没有王羲之的字贵。因此字因人贵也有不合理的一面。王羲之个人书法水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再来谈书法风格问题。风格这两个字也是新名词,在古代很难谈到风格问题,但也强调书法某方面的特色问题。你很难拿出一个准确的字眼来圈定他,诠释他,很难做到。因为往往大家无特色,大家无风格。这是一句什么话呢?这也是现在书法论坛上很少有人提到的。真正的书法大家都没有什么特色,包括其他方面的,绘画是,诗文都是如此。
前段时间,我看到戏曲频道播放梅兰芳的演唱,其中有一个人就论到梅兰芳的特色问题。说梅兰芳没有特色,为什么没有特色?因为他浑身都是优点,他每个方面都超长与别人,你说他特色在哪里?王羲之作为书圣也是这样。他被称为圣人的时候,就是一个绝对的覆盖面,他把以后书法家的优势完全集于一身。
我们谈到杜甫诗圣,你说杜甫诗有什么特色,当然你要故意去找总能找,但整体说来,他覆盖整个一个格律诗坛,站在了最高点。就像他写的望岳一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说泰山有什么特色,你说他太雄伟太高大,这就是他的特点大,那也不能叫特色,他的特色是囊括了所有其他山的特点。你说王羲之是书圣的时候,他也就是书界之尊,你应该看到,他的优点别人都只是学到一部分,学到一部分的人反倒成了个特色。而对于他很难用什么风格特色去衡量他。这样说有人可能说,你太迷信王羲之了。有人说王羲之的字属于中和一派,不是雄强的,是中和的,是以韵胜。
所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真是个俗词滥调。我们说到王羲之的时候,我们想一想,王羲之的书法岂止是尚韵,难道他的书法不尚意吗,难道他的书法不尚法吗?他成为万世法成,后世所有书家都在学习他,难道不尚法吗?他那个意境之高远,难道不尚意吗?他韵味之醇厚,难道只尚韵吗?所以王羲之的不管是神、意、韵,他各个方面都是完美的。有人说他是中和之美,我们姑且认同他这个话。但是我们知道什么是中和吗?中和就是不激不历,风规自远。这就是孙过庭《书谱》中说的中和。其实一切以中和为大!你说一个人写的字非常慷慨激昂,阳刚气十足,另一个人说他写的字阴柔气十足,属于秀美一派,或者是粗壮的、古拙的、老辣的,其实这一切都最后归结为大中和。
中和才最大,有些人特别强调书法特色,要有个人面目,其实是不好的。我告诉大家清代有一个诗书画都很精通的大家,叫杨钧的著有笔记《草堂之灵》,他说过一句话:
凡面目特异者,其道必小。字之冬心板桥,一入藩篱,终绝出路,小道数载可成,中庸百年莫尽。
真正面目特别诡异,很奇特的人,其道必小。像金冬心(金农)、郑板桥,这两个人都是诗书画方面有成就的人,但由于他们在书法上的特色非常突出,所以杨钧说是小道。你说是特色其实也反应了他们的不足,也是缺点。往往就是这样当你感觉到你写出来字特别秀美的时候,你就失去了雄强失去了古拙,相反,当你感觉你写出字来特别古拙、特别老辣的时候,你就失去了书卷气,失去了完美高华婉转。所以一种特色总掩盖着另一种不足,所以说小道,而大道就是中庸。我们知道金冬心、郑板桥写得好,但几个人在学呢?一旦进入他们这个藩篱,则终绝
出路,就无路可走了。所以小道数载可成,你可能学了几年就学得很像了,但是中庸百年莫尽,你想学习王羲之,此生何易?
王羲之属于中和一派书风,不激不厉,风规自远,不激不厉,旨在中和。中庸之道是不左不右的金光大道。学习书法必须要了解王羲之,要学习王羲之。这是早已有定论的。王羲之的书法是如此的伟大。
张融,这个人是南朝的齐国人。这个人写的字被皇帝看到了,说他没有二王之法。这个人说: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是何等的自负!后来,很多人引用,来说明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面目。这个大套话是没错,但是具体到张融这个人,我们看到,二王的法则依旧通行无阻,并且千秋万代引以为法,张融之法安在哉?我们可以说张融法小道,二王法大道。
王羲之的字是刚柔兼济,刚强之美和阴柔之美二者是组合得非常好,恰到好处。后世张旭、怀素,如果没有王羲之的字比较,他们就是完美的;但一旦和王羲之相比,就发现他们刚烈之处太多了,过于激烈,中和之美差了一些。还是用王羲之的高度来看待颜真卿,发现颜真卿的字稍微粗野了点。用王羲之的高度来审视欧阳询,欧阳询稍稍板滞了点,特别在行草书方面,稍微板滞生硬了点。用王羲之的高度来审视赵孟頫,赵孟頫稍微圆熟了点,方笔少了一点,阳刚之气稍稍弱了一点。所以用王羲之的高度审视其他书法家,都似乎感到某种不足,尽管后来的这些大家也都是一领风骚数百年,但面对王羲之,都得面北称臣。